可怕!男子吃完小龙虾险截指!医生紧急提醒
2024-05-08 07:45:56

进入夏季,麻辣鲜香的小龙虾是当之无愧的“宵夜顶流”。在吃小龙虾的过程中,你有被它扎伤过吗?

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接诊了一位在吃小龙虾时因剥龙虾壳不当,被虾壳扎伤手指进而引起感染的患者。

有人吃小龙虾被扎破中指

被诊断为皮肤软组织坏死

长沙的谢先生非常喜欢吃小龙虾。半个月前他和朋友一起吃夜宵,又是点了满桌的小龙虾,谢先生大快朵颐之际,一不小心被龙虾壳扎破了左手中指,在指头上划出一道伤口。

谢先生不以为意,用纸巾擦拭了血液后继续吃着美味的小龙虾。

到了第二天,受伤的手指出现红肿和疼痛。谢先生在家门口的诊所对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和抗感染处理,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中指伤口处的皮肤颜色还变得越来越深。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检查后,谢先生被诊断为左中指感染,并已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等,甚至可导致截指。谢先生不得不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经过治疗,谢先生的中指指头红肿、疼痛症状消失,感染指标恢复正常,皮瓣成活,达到了预期疗效。

有人洗了小龙虾被扎伤,因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离世

长沙谢先生是幸运的,杭州这位大伯,因为清洗小龙虾时,不慎被扎伤,直接进了急救室,最终因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无力回天。2023年,萧山52岁的沈伯(化名)在清洗小龙虾时,左手大拇指被锋利的“虾枪”刺伤了,当时伤口不深、出血很少,也不是很疼,沈伯和家人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一天后,沈伯左大拇指肿胀疼痛,手指部分的皮肤也开始发黑,他到当地卫生所拿了点消炎药吃,但是手指依旧疼得要命。硬撑到晚上,沈伯还出现了发烧、寒战、恶心、呕吐的情况。之后整个左前臂都肿胀起来、比平时粗了一圈,就在给儿子打电话讲述病情时,他一头栽倒在地,陷入昏迷。

尽管医院极力抢救,本身罹患多种基础疾病的沈伯病情依然直转急下,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没能从“鬼门关”被抢救回来。而导致病情急速进展甚至失控的“真凶”,是维隆气单胞菌,又叫“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它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污水、土壤中,是人、畜以及水产动物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和多种水生动物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蟹肥虾美时节,警惕各类“蒙面杀手”

医生表示,气单胞菌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其实同属于弧菌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致病性“蒙面杀手”,一旦不受控制,有可能让疾病发展成高度急重症。

据了解,浙大一院急诊科近年来接诊了不少被海鲜刺伤或吃了不新鲜、未煮熟的鱼虾蟹贝类造成创伤弧菌感染的患者,他们较轻的伤口肿胀、溃破,少数重症会发展为截肢、脓毒症乃至危及生命。

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起病急、进展凶险、救治困难,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死亡率接近100%。所以,预防和及时急救非常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像幽灵一般游荡在江河入海口、微咸的池塘、浅水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之中,除了海鲜,淡水鱼虾也可能携带创伤弧菌。

若因剥小龙虾被扎伤

立即流水冲伤口并消毒,涂抹抗生素药膏

医生提醒,龙虾的壳坚硬且边缘锋利,剥壳时若方法不当或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手指受伤。

一旦细菌侵入伤口,就可能引发指头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享受龙虾美食时,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剥壳方法,避免受伤感染。

为了确保剥壳安全,建议食客们在吃龙虾时佩戴手套,以减少手指与虾壳的直接接触。此外,还可以使用专用的剥虾工具,如剥虾钳、剥虾刀等,帮助我们剥离虾壳,降低受伤的风险。

如果不小心在剥壳过程中受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进行消毒,然后涂抹抗生素药膏并包扎。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另外,医生提醒,如果抵抗力差或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在处理小龙虾时不慎被扎伤或咬伤时,危险系数就大大增加。上文沈伯就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就非常容易感染各类病菌,一旦被感染病情进展飞速。

提醒!

吃小龙虾要防四种疾病

小龙虾好吃,

但吃小龙虾要警惕

这四种疾病的发生:

1.过敏: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会出现异种蛋白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吃了可能造成全身过敏,出现红色的风疹团。还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哮喘等。

2.急性肠胃炎:吃了不干净或未煮透的小龙虾很容易得急性肠胃炎。

3.寄生虫疾病:小龙虾的颈、头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切忌生吃。

4.痛风:吃小龙虾时不要喝啤酒,因为其嘌呤的含量非常高,如果同时大量喝啤酒就可能引起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自潇湘晨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早期报道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