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瘦西湖瘦,品轻量化轻”,在成功举办了去年的第十三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后,扬州今年再次借该会为地方产业搭“近水楼台”。
9月22日,第十四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召开。开幕式上,扬州市政府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轻量化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入——持续在扬州举办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暨展览会,并拓展至新能源、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领域,联合推动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共建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联合推动高端人才引进等。
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扬州人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打造具有区域集聚力、全国竞争力、世界影响力的“三力”汽车城。
一次汽车产业的前沿技术盛宴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汽车产业一项共性关键基础技术,涉及材料、工艺、装备、零部件、整车等上下游产业。本次大会,正是展示和交流汽车行业前沿技术一次盛宴。
包括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代表以及国际组织等500多位专家出席本次活动,中外150家企业参展。1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汽车人”齐聚扬州。本次大会还设有15000平方米展区,在延续去年“整车/车身展区、先进材料展区、零部件展区、工艺装备展区”四个展区的基础上,今年首次设立车门防撞梁、座椅骨架、车门板、三电系统轻量化、异种材料连接和轻量化概念设计的8个个性化展区以及国家重点专项成果展展区、高校成果展展区。
各参展汽车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推介自己在轻量化领域的最新探索。
22日,在大会展馆1号馆,一架五颜六色的车身吸引了不少人围观。由于每部分的零件在车身上的使用要求不一样,因此不同颜色的零件意味着使用了不同的钢材。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工程师赵春晖自豪地说,通过激光拼焊技术,宝钢实现了将5个独立的零部件变成一个整体汽车零件,大大增强了汽车的耐碰撞能力提高了安全性能,通过超高强钢的使用,整体减重效果能达到10%-20%。
扬州开发区亚普油箱长期保持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行业地位,产品主要用于大众、通用、福特、日产、丰田等全球汽车厂商的近零排放车型。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杨杰介绍,“亚普之前一直是金属燃油箱居多,现在慢慢切换到塑料燃油箱,减重60%~70%。”亚普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噪音和材料方面有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未来能实现燃油箱设计的标准化,并在模块化设计、工艺的自动化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降低燃油箱零部件的重量。”
扬州邗江的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汽车油位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公司汽车油量传感器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稳居国内第一。公司客户经理唐珉介绍,“我们也一直在轻量化上探索更多的实践,比如这个组合阀,与原来的阀件相比,在大小和功能上形成一个集成,一个阀件相当于以前一组阀件的功效。”
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翔在展区前台介绍一套黄色的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我们的产品一直都秉持更轻、更快、更安全,从材料到工艺都更加注重轻量化,别看这套设备重280公斤,市场上同类型系统基本要400公斤,在同样举重的情况下,我们这套系统轻将近30%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介绍,国内外政府部门和整车企业都非常重视轻量化的工作。美国、德国和日本在汽车产业的相关科技规划中均将轻量化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政府在《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中也均将轻量化列为鼓励发展的关键技术。自200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成立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后,特别是2016年10月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量化技术路线图》以来,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乘用车高强度钢应用已经与国际水平相当,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如铝合金减振塔),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开始产业化应用。
为什么是扬州?
记者注意到,展览会现场专设了“扬州展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六个县市区共有4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针对扬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需求,大会专门设计了“扬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与会整车企业与扬州零部件企业对接交流会(江都专场)、三场车企需求对接会、三场企业产品宣讲会,多线路参观企业等活动。扬州依托大会“靠船下篙”期待产业“船行千里”的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扬州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修理汽车和生产小配件起步,七十年代过渡到开始小规模整车制造。从那时起,扬州的“汽车梦”就开始起航,逐步形成了汽车(含摩托车)制造、改装和零部件生产共同繁荣的局面。近年来,上汽大众、潍柴亚星、江淮汽车、中集通华等一批整车项目和重大零部件项目相继落户扬州。扬州上下长期埋头苦干,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和前景看好的优势产业,已经形成了从整车到配套、从生产到研发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总量规模突破千亿元。
车辆企业和产品众多。目前,扬州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272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4家,改装车企业15家,省汽车产业生产基地5家,合计产能70万辆。乘用车方面,上汽大众扬州基地具备年产量40万辆的生产能力,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首家标准化工厂。专用车方面,中集通华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一直稳居国内市场产销量、占有率“双第一”,中置轴轿车运输车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零部件配套能力强。其中亚普股份是我国唯一向国外出口燃油系统、输出燃油系统制造技术和在海外建设塑料油箱工厂的自主品牌企业,多项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行业地位;东升汽车是中国商用车稳定杆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份额更高达70%以上。
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扬州汽车产业形成仪征汽车工业园、江都汽车产业园、扬州(邗江)汽车产业园三大园区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扬州已经基本形成覆盖制氢、储氢、电堆、燃料电池、整车和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的产业链。
扬州的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重点围绕产业研究、科技服务、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合作,引导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17年,亚普股份已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9年,东升汽车获工信部认定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9月,中汽中心工程院高邮院开工建设,打造“实验室+实验路+示范路”一体化研发平台。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汽车产业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扬州贯彻“六稳” “六保”决策部署,积极建立对接平台,推动惠企政策落实,汽车产销从5月开始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实现正增长,6月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大幅回升,同比上升26.8%和103.3%。截至目前,全市汽车产销量累计均超20万辆,车企均已达到满产状态。
梦想如何实现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国家工业水平的代表性产业,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
江苏目前汽车产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2019年产销量分别为151.7万辆和151.6万辆,实现营业收入7600亿元、利润总额520亿元;产业集聚态势明显,2019年扬州、南京和盐城等地汽车产量占全省86.2%;产业链配套较为完整,涌现出一批涵盖整车、发动机、车身饰件、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的骨干企业;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也在加快建设。
21日下午举行的扬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与企业展开了深入对话与交流对,也可以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一次“把脉问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认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内生、创造、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加速聚集内能和提升内能,通过知识、技术和设计来实现创造、内生。创造不仅是用数字化、智能化和机器人来‘包装’传统产业,这样仅能提高质量、效率,并非真正的创造;真正的创造是内生的创新,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蜕变。”他建议地方按照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来打造自己的规划体系,加快运用新技术为传统产业升级赋能;瞄准未来数字化场景下的应用,谋划汽车产业布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存量,加大集成力度,加快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建议,要分析地方产业在长三角的比较优势找准定位,精准识别新技术变革中适宜地方发展的新机遇,不能盲目追逐热点,应考虑其与地方发展的契合度,扎实做好技术研发。“首先要在以共享智能平台为牵引的产业生态竞争中找准自身的技术优势,引进适合本地的技术体系和技术生态;其次要从设计、生产、制造到服务的多品牌产业链竞争中,找到适合扬州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定位。”
“扬州不仅要‘扬州制造’,更要‘扬州智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张宁认为,实现产业进一步做大关键需要一种集成能力。“目前扬州有70万台整车的生产规模,汽车产业已形成三大板块,且都有龙头企业‘带队’,发展势头非常好。产业上下游企业要互相抱团,企业与科研机构也要抱团,加大对汽车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一起提高自己的产出附加值,产业才能形成规模和影响力。”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主任、吉林大学教授王登峰则表示, 扬州还需招引更多的龙头、高端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吸附效应。进一步借用 “外部力量”,尤其是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
据了解,为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转型发展,扬州已专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今年7月31日,扬州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扬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目前,扬州正在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该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恒大新能源科技、中化锂电池等一批百亿元重特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扬州汽车产业正在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由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由制造进为智造,形成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汽车产业链。
本次大会上,扬州首次披露了该市汽车产业将打造“两区一中心”的发展蓝图。夏心旻表示,对表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扬州将加快汽车产业“两区一中心”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汽车轻量化产业引领先行区,加快推进碳纤维、铝合金、高性能塑化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技术、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二是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区,加快上汽大众整车二期(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恒大、中化新能源电池等项目建设,加大氢能等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应用推广力度;
三是积极打造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展示交易中心,推动全球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科技成果在扬州展示交易、转化落地。
扬州工信部门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扬州将继续聚焦汽车产业,适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提高整车制造产能利用率,主攻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产业配套好,合作伙伴强,发展路径对,扶持措施实,未来几年,扬州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成为长三角重要、全国知名的汽车生产研发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力”汽车城。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汪滢 见习记者 李鑫津
图片来源 扬州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