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做回“为爱发电”的小孩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7-25 17:01:00

周末,我坐在电脑前,为没有完成的工作而忙碌。当我疲惫地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时,突然想起小时候攥着树枝在泥地里画画的模样。那时候没有各种任务和目标,但可以蹲在地上画一整天太阳和云朵,心里却比过年收红包还快乐——原来我们都曾是天生的“为爱发电家”,只是长大后不小心弄丢了那个不计回报、纯粹快乐的记忆。

当代年轻人早就参透了工作的本质:我们不是热爱改方案,是热爱工资到账时银行卡余额跳动的数字;不是沉迷加班,是沉迷工资卡能兑换火锅自由和演唱会门票。公司楼下的煎饼摊老板也总自嘲地说:“我摊的不是煎饼,是房贷、车贷、物业费。”原来我们努力奔跑的样子,像极了被发条拧紧的玩具,而工资成了唯一的安慰。

神奇的是,人类基因里永远住着个不听话的小孩。同事小王每天准点下班,雷打不动去街舞室当免费助教,教孩子们跳舞时眼神亮晶晶的;楼下咖啡馆老板娘,总在打烊后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哪怕听众只有打盹的流浪猫。这些事没有绩效奖金,没有晋升加分,但他们干起来比写周报积极一万倍——原来只要给心里的小孩松绑,不用工资当燃料,快乐也能自己发电。

作家村上春树在成为职业小说家前,经营着一家爵士乐酒吧。每天凌晨打烊后,他就在厨房里写小说,面包发酵的香气混着打字机的咔嗒声,成了最浪漫的创作仪式。那时候写作没有版税压力,纯粹是和自己较劲的游戏。后来书卖爆了,他反倒怀念起之前的日子,就像我们总惦记着童年时不掺杂质的快乐。

或许我们该试着做一回“穿越者”,在格子间里偷偷复刻童年的快乐魔法。要知道,那个曾经在泥地里画画的小孩,其实一直躲在我们心里。

毕竟,能把日子过成游乐场的人,从来都懂得在柴米油盐里,重新激活那个永远为爱发电的自己。

作者:乔凯凯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