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盐都人的“伴手礼”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9-05 14:28:00

草房子旁,几个孩童与我玩得尽兴,忽然塞给我一把秋实。不是市集上精装的特产,而是刚从田埂采来的野果、稻穗和一枚弯如新月的菱角。野果酸涩,稻穗扎手,菱角黝黑如墨,却比任何伴手礼都珍贵,令我想起《诗经》里“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吟唱,这些最朴素的收获,才是西乡油麻地上最真诚的献礼。此时,天高云淡,四野平铺,朗朗书声从旷野传来。

在西乡深处丁马港的古街上,我收到另一种馈赠。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秋天的第一场雨在上面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民居的木门敞开,天井里的石榴正在成熟,老人在藤椅上打盹。我的脚步惊醒了老人,她很开心,一定要留我喝一碗粗茶,说一会闲话,又将树上的石榴赠我一个。

最难忘是我在盐场采风时偶遇的制盐老人。他非要以古法熬制的盐花相赠,雪晶般的盐粒盛在粗陶碗里,映着灶火,闪烁如星子。“尝尝,”他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这盐,鲜得掉眉毛呐。”我拈起几粒盐,放入口中,咸味之后竟品出微甘,仿佛浓缩了一整个沧海桑田的故事。

从盐场出来,已是夜幕垂落时分,桃花阁下有人吹箫。箫声呜咽,如秋雁掠过长空,又似月光滴落江心。我不通音律,却听得出其中乡愁——不是离人的哀怨,而是土地对游子的呼唤。这箫声追了我很远,直到高铁站还在耳畔萦绕,成为盐都赠别的骊歌。

归程中整理这些无形之礼:秋实、草香、石榴、盐粒、箫声……它们很轻盈,却很厚重。你会明白盐都的慷慨——它只赠你独属此地的记忆与心境、调性与长情,它给知音留下无边的遐想。

作者:王迎春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