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哎呀,真来斯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11-07 11:12:00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一节阅读课上,朗朗书声中夹杂着一些略显生硬却格外认真的语调。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里士门小学的孩子们正与中国小伙伴共上一堂课:《抱抱,抱抱》。

澳洲小学生的中文水平,令人惊讶。被问及为期一周的研学交流有何意外之喜,校长曹海永脱口而出:“他们的中文讲得太好了!两国孩子一起上课,几乎不存在语言障碍。”

电视台记者记录的几个可爱瞬间,印证了校长的“意外”。这些外国孩子不但敢于大声说,而且有着鲜明的用词偏好。

一个男孩特别喜欢说“哎呀”。不管是父母做错了事,还是妈妈说中文时用错了词,他都会一本正经地冒出一句“哎呀”——这声感叹,不尖锐、不指责,更像是带着亲昵的提醒,或是发现小秘密后发出的惊叹。它如同一个情感的开关,轻轻一按,便接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频道。

一个女孩则偏爱对老师说“什么”。“老师会看着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看我,所以我就喊‘什么’。”一口说出N个“什么”,她自己先笑了起来。——这个“什么”,是她探索世界、理解他人的起点。一个简单的疑问词,成了她开启对话、融入集体的钥匙。

初学外语时的用词偏好,犹如一块微型的文化切片,折射出不同语言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一方更倾向于情绪表达与人际互动,另一方则侧重逻辑询问与社会规范。

语言互通的背后,是全球范围内“中文热”的持续升温。目前在澳大利亚,汉语普通话学习者注册人数占语言学习总人数近五分之一,超过9万名学生在读。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家庭主动选择中文,他们看重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也相信掌握中文将为孩子的未来开拓更多可能性。而孩子们自己,更是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语言的趣味:这次,他们又学会一句南京方言,“来斯(意为:真棒),南京盐水鸭‘真来斯’!”——听听发音,与“nice”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里士门小学是一所英中双语学校,每周三天用英语教学,两天用中文教学。此次来访的孩子中,不少从四五岁就开始接触中文。当这些外国孩子脱口而出“哎呀”和“真来斯”时,我发现,它不再是简单的语言模仿,而是一种文化上的亲近与接纳。

原来,语言的尽头并非词汇的堆砌,而是心意的相通。那些看似不经意间的口头禅,或许正是通往彼此心灵的最短路径。

作者:周云龙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