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布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企业可重点关注60 项标准方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5 20:26:00
近日,《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作为推动江苏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份指南勾勒出了未来几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的清晰蓝图。
来源:官网截图
本次《指南》的发布,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和江苏省“1650”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发挥标准在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和“规则底座”。
《指南》在整体架构上衔接国家的指南,确保大方向和国家要求一致。在内容上进行互补,比如对于通用性强的基础标准,直接采用或引用国际、国家标准;对于国家暂未覆盖、但江苏有强大产业需求的领域,则制定更高要求或更细化的地方和团体标准,做出特色,形成示范,将经过江苏产业实践验证的优秀标准,推动上升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指南》兼具“导向器”和“加速器”功能,明确到2027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项以上;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50项以上,其中服务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标准不少于20项。建成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不少于30项,重点产业链标准应用覆盖率达到85%以上,形成体系完备、应用广泛、示范效应显著的人工智能标准先行区。
企业如何参与?《指南》列出 60 项重点标准研制方向,涵盖大模型、工业AI、智能芯片、新能源电池检测、医疗影像分析、生成式AI 安全伦理治理等。企业可“对号入座”,直接参与标准制定。
来源:视觉中国
《指南》明确,在人工智能领域,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的核心在于通过标准为创新划定“安全跑道”,而非设置“路障”。《指南》通过设立独立的安全与治理模块,构建了覆盖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确保在鼓励技术探索的同时,将伦理、安全等要求内嵌于研发和应用流程中。
近年来,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各地市人工智能产业特色鲜明,这种差异化、互补化的区域布局,使江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江苏在制造、医疗、交通、低空等领域,具有大量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验证、迭代和商业化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同时,各行业在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高质量的行业数据。江苏省内拥有众多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不仅在全国位于第一方阵,在国际也有一定影响力。强大的产业应用基础和科教资源支撑相结合,构成了江苏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工作的显著优势。
江苏省人工智能标委会将定期对《指南》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技术演进和产业需求滚动修订,确保体系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对已发布的标准,也会实施定期复审机制,及时修订或废止不适用的标准。
未来,江苏省人工智能标委会将做好长远规划与布局,深化“向上对接、向内整合”的发展路径。一方面积极对接国际、国家和省内人工智能标准资源,凝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筹建各领域工作组,形成标准共建生态;另一方面重点追踪行业发展趋势,完善前沿领域标准的布局规划,以高标准引领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