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和美乡村 共富江苏③ | 河西村:“晶”“甲”石榴,借“网”生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9 19:11:00


连云港市东海县素有“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誉。位于县城北郊的河西村,毗邻东海水晶城,坐拥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村子抢抓机遇、乘“云”而上,深耕水晶与穿戴甲电商产业,并提前培育新品石榴“潜力股”。“家门口”的产业矩阵,让村民钱包鼓起来,也让村庄焕发蓬勃生机。

穿戴甲:“指尖经济”稳增收

在村部二楼的共享直播间孵化基地,四五位“宝妈”正专注地制作穿戴甲:打磨、涂色、勾线、镶钻……小小美甲片撑起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

 “宝妈”们在制作穿戴甲 

“做一副挣5元钱,一天做到三四十副,月收入能有五六千元。”“宝妈”陈小青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时间自由、多劳多得,“家门口”就业,还方便照顾孩子。

河西村党支部书记陈步佃介绍,河西村400多户人家中,半数投身穿戴甲行业,形成小作坊分散经营与规模化集中生产并行的格局。为带动产业发展,村党支部发力:鼓励穿戴甲大户留在村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村部二楼改为共享直播间,减少村民创业投入;持续推动培训,助力村民掌握技能后独立经营。

河西村的共享直播间

产业的火爆,也成为吸引游子返乡创业的“磁石”。曾在科威特打工的李春,5年前探亲时“嗅”到市场机遇,在村里鼓励下留乡创业。事业壮大后,他在附近乡镇打造了穿戴甲生产基地,从原创设计、手工制作到电商带货,产业链带动700余名“宝妈”就业,订单络绎不绝。

多元直播:敢闯敢试勇“出海”

敢闯敢试的创业基因,也在河西村得到生动展示。依托水晶本土优势,村民们踊跃投身于电商经济浪潮,用方寸屏幕连接广阔市场。

1988年出生的李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上午8点半至11点半,她的欧美直播间准时开播,流利的英语伴着水晶的璀璨光泽,“飞”向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令人诧异的是,四五年前的她还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看直播跟读,用翻译软件练。”东海水晶城的跨境电商中心有专业英语单词,她拍了照片反复练习。在实践中,她磨硬了英语功底,练大了直播胆量。村里还帮她扩大了直播仓库,护航跨境创业之路。

在村里转一圈,浓郁的创业氛围扑面而来。一户创业家庭门口写着“招美甲师,不会可学,每月保底5000,想赚钱的联系”。

为更好帮助村民增收,村干部人人会直播。村兴村专干嵇秋宁现场演示带货“月光之星”穿戴甲,流畅的讲解、娴熟的技巧赢得阵阵点赞。

石榴新枝:打造致富“潜力股”

“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约2.1万元,较2021年增长6%到7%;村集体经营收入为59万元,而2021年前几乎为零。”数字变化勾勒出村庄蝶变轨迹。一步步就像“下围棋”,既有盘活闲置资产的巧思,也有庭院经济的提前布局。

 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的石榴

走进河西村,要经过一座“西榴桥”,桥名暗藏渊源——河西村原名“西石榴村”,拥有上千年的石榴种植历史。然而,古老的树种出现了品种退化。曾经的“家乡味”难成“致富果”,让吃着家乡石榴长大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耀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63年出生的李耀立,是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深耕育种与农业技术推广40多年。他以村里古老树种为砧木,嫁接山东、陕西、云南、新疆等地的优良品种,历经十余年筛选研发出“河西一号”(暂定名)。新品种果形硕大(单果重1.5至2斤,远超普通石榴的半斤至七八两),兼具晚熟、色泽鲜亮、口感清甜、抗病虫害、耐储运等诸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潜力股”。

村里也全力支持,通过流转土地进行实验性种植,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试种增收。预计几年后,村里石榴树的老品种替换率会达80%以上,每户种植3-10棵,种植规模达15000棵左右,每年可创收700多万元。

村集体还改造废旧厂房、废弃鱼塘等闲置资产,转化为可经营资源;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整洁、绿意盎然。河西村以党建引领、产业赋能,立足本土资源,用敢闯敢试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后发赶超的乡村振兴案例。

【专家点评】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与数字赋能同频共振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河西村成功实践在于党建引领、特色产业与数字赋能三者同频共振。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搭建共享直播间、组织技能培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立足本地资源,发展水晶、穿戴甲等电商产业和石榴种植等庭院经济,构建了富有韧性的产业体系。更以“干部懂直播、带头闯云端”的担当,推动“指尖经济”乘“云”出海,精准对接市场。此案例证明,组织有力、思路清晰、善于创新,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张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摄影   于房浩

摄像   于房浩

剪辑   汤清宇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