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遇见科技创新 连云港海州特色教育勾勒育人新画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3 21:27:00
在连云港海州区,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教育实践正在该区各个校园生动上演。孔望山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用清亮的童声演绎着国家级非遗海州五大宫调《草虫》;大庆路小学的科技实验室里,学生们正专注地调试着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板浦高级中学的课堂上,师生们围绕淮盐文化展开热烈讨论......近年来,海州区以特色教育为突破口,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实践,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目前,海州区共有学校46所,其中具有省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的学校有35所。
节目表演
走进孔望山小学,非遗传承的气息扑面而来。“孩子们最初对方言唱词一头雾水,如今不仅能流畅演绎,更对家乡文化产生了强烈认同。”该校音乐教师介绍,学校通过编写校本教材、邀请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等方式,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校园焕发新生。如今,《草虫》已成为学校的文化名片,学生们在咬字行腔中感受传统音律之美,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非遗保护的责任意识。
海州区各校立足地域特色,构建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体系。板浦高级中学依托“淮盐文化”资源,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将地方特色的淮盐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学生在学习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同时,深入了解淮盐历史、生产工艺、文化价值等,拓宽文化视野,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这种“文化+语文”的融合教学成效显著,学生们创作的多篇习作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让千年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学生们在学习淮盐文化
科技创新教育同样在海州区蓬勃发展。大庆路小学的数字科技实验室,俨然成为学生们的创新乐园。3D打印、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飞行等特色课程,培育出千余名科技小达人,他们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建宁小学则另辟蹊径,打造“数字化生态校园”,学生自主参与数字气象站、雨水回收系统的运维,其“生态教育”跨学科课程更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让环保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实践。
此外,海州区教育局还以特色活动为纽带,搭建起学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每学期举办的校园艺术节实现全员覆盖,绘画、书法、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竞相绽放;“典耀海州 赓续文脉”诗词大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经典诗词在校园焕发新生;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更是成为海州教育的闪亮名片。在第八届展演中,海州区14所学校的节目登上市级舞台,海州区教育局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锦屏中心小学张瀚文同学的书法篆刻作品《录古今人诗二首》更是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充分彰显了海州区艺术教育的深厚底蕴。
“我们将持续深化特色教育改革,构建多元育人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特色教育的滋养中全面发展。”海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非遗传承到科技创新,从艺术教育到文化活动,海州区正以特色教育为引领,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为学生成长开辟新天地。
通讯员 赵威娜 徐欢 王丹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