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初心如茗细品尝 使命担来字字香 南通通州兴东街道举办《大江南北》学用交流活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6 14:35:00

“《大江南北》于我,不啻一泓清泉,濯洗着退休后的精神世界。每翻开那泛着油墨香的纸页,便觉一股热流自指尖涌向心头。教书匠的笔虽已搁置,育人的火种却在这红色刊物的滋养下愈发明亮。”这是南通市通州区兴东街道老建会举行的《大江南北》学用心得交流活动上,兴东小学退休教师马新之的学习体会。5月16日下午,兴东街道老干部代表、村居夕阳红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村居理论宣讲员及部分镇村年轻干部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学习《大江南北》等红色刊物的感悟与收获。

兴东小学退休教师马新之,退休前担任村小校长。他分享道:杂志中那些泛黄的历史照片与鲜活的革命故事,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作为教育者的第二人生。在社区党史课堂上,我将项英、陈毅组建新四军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时,看见他们眼中闪烁的光,恍若又见教室里举起的小手。参与编纂镇志时,从我们街道退休老师吴佑华撰写的《东土山三禅广惠寺的红色记忆》(《大江南北》2025.5)文章里觅得本土烈士的新踪迹,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退休生活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街道机关退休干部‌姚淑珍联想到:《一支钢笔的故事》(《大江南北》2025.4)一文再现那烽火岁月里的家国大义仍灼灼生辉。那些前赴后继的身影,与我如今调解家庭纠纷的琐碎竟隐隐相连——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守护。文中老李的钢笔传递情报,笔尖千钧;我手中的笔,在调解协议上落下时,亦重若千钧。曾有一对父女因房产反目,父亲扬言要送女儿入狱。我效仿老李“以心换心”,写下“父爱如山”四字,沉默良久,终化干戈为玉帛。淮海战役的扁担,挑起了军民同心;而我的调解,亦如扁担,挑起血脉亲情。兄妹六人争产不孝,我拿出一张老照片——寒冬里,父亲用扁担挑红薯换学费。“这根扁担曾挑起你们的未来,”我说,“如今该你们挑起赡养的责任。”六人垂泪,重归于好。有人问我:“退休了,何必操劳?”我想,革命者无退休,调解亦无终点。每当见当事人含泪相拥,便知这平凡琐碎里,延续的正是当年热血浇筑的家国梦。

“此次红刊学用心得体会交流会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街道党员干部学习红色刊物的热情,促进了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兴东小学教师吴雯瑄高兴之余,吟诗一首:战歌犹在纸间鸣,星火文章照眼明。一卷风云凝碧血,千秋肝胆铸红旌。

兴东街道老建会会长邢建均赋诗一首《红刊共读会有感》:文脉相承聚一堂,初心如茗细品尝。基因化作春江水,使命担来字字香。

活动结束时,夕阳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杂志上“大江南北”四个字在余晖中闪闪发亮。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阅读者,正将纸页间的精神火种,播撒在社区田垄、街头巷尾。正如老主编在刊首语中所写:“真正的红色传承,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平凡人将崇高理想化为日常实践的细微处。”此刻,窗外樟树的新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通讯员 吴佑华 徐玉红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