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阿泰,来,一起望海!

来源: 连云港发布

2025-07-28 16:10:00

长江尾闾,水城泰州

矗立着“江淮第一楼”——望海楼

山海相依,港城相拥

在海滨公园的上方,同样有一座望海楼

两座望海楼都曾经望着同一个东方

泰州望海楼

连云港望海楼

7500年前

一片陆地从海中升起

历经沧海桑田,形成了今天的泰州

尽管浩渺的海水已退

望海情怀却深刻于泰州人骨子里

望海楼内,吴骏圣创作的《海天旭日图》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八轮

连云港队对战泰州队

将于8月3日在市体育中心举行

在比赛开始之前

阿泰,我来告诉你

海是什么颜色

来,一起望海!

我不能忘怀  你还在望海01

连云港,地临大海之滨

东海水晶龙宫之所在

龙王吐纳云雨,泽被万物

泰州,依傍长江之尾

凤凰姑娘舍生取义、涅槃重生

海与河之间

共同演绎着江海的此消彼长

连云港,古称“海州”

约七千年前

这里尚是烟波浩渺的海湾

气候变迁、黄河夺淮、地壳抬升

终塑今日版图

然海洋早已融入魂魄

使这座城市充满自然的原始伟力

孔望山摩崖石刻

早敦煌莫高窟二百余载

与将军崖岩画并称“海州二刻”

这些朴拙线条

凝固着先民对浩瀚海洋的

敬畏、探索与神秘想象

始皇帝东巡至此

于海畔刻石立碑

“秦东门”三字气吞山河

将帝国东拓的雄心与威仪

永久镌刻于海天之间

泰州,古称“海陵”

六千年前,先民逐水草而居

三千年前,商周城垣初现

先民植稻结网麋鹿徜徉

于江海交汇处

拓垦原始的幸福画卷

汉武帝在此设县,名“海陵”

“海边的高坡”道尽初始地貌

东晋置郡

曾称“海阳”(山南水北为阳)

昭示此地曾是丰饶的滨海乐土

公元937年,南唐肇基

海陵县上缴的巨额盐税令朝廷惊叹

连云港东海县也曾称“海陵县”

现如今仍保留相关印记

如东海石梁河水库别称“海陵湖”

以及“海陵路”“海陵中学”等

海陵

一个共享的地理名称

一条共牵的情感纽带

将连云港与泰州两座城市

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东海县石梁河水库

一条运盐大河贯通海陵与广陵

通淮河、达黄海、连长江

通江达海的经济命脉

海陵升格为“泰州”

寄托“国泰民安”的宏愿

我迎海而歌 你絮语绵长02

连云港的海风呼啸着

带着一种永不停歇的召唤

泰州的水波则如絮语般绵长

娓娓道着生活细密的纹理

生于海,长于海

连云港的脉搏早已与潮汐同频

三千年前

这里的东夷民族,以鸟为图腾

秦代徐福率船东渡的帆影

在海州湾的晨雾里洇开千年传说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

渔船的木桨便搅碎波浪

潮涨时盼鱼儿满舱

潮落时修补渔网

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北端起点

东方大港正焕发崭新的生机

巨轮鸣笛驶入深水良港

钢铁吊臂舞动大港朝阳

“港”是这座城市向世界敞开的胸膛

水是泰州的骨血

更是它悠长的吐纳

长江、淮河、黄海三水激荡汇聚

“人”立三水之上便成“泰”字

登望海楼,俯瞰城池

望非海之汹涌,乃观水之静美

安定书院内仿佛仍回响着

宋儒胡瑗“明体达用”的讲学声

楚水兴化

走出怪杰郑板桥

一处柳园

滋养评话宗师柳敬亭

里下河水韵

孕育京剧大师梅兰芳

泰州文心

恰似水磨墨

细腻、温润、绵长

于时光中缓缓晕染

我借山海泼墨 你用水韵工笔03

大海如母

以浩荡胸怀与勇毅魂魄

孕养这一江一海的双城

李白之明月不归沉碧海

李商隐之石桥东望海连天

苏轼之郁郁苍梧海上山

为古老的连云港增添了浪漫气息

范仲淹之东南沧海郡

文天祥之长淮行不断

陆游之香粳炊熟泰州红

表达了泰州江南水乡的韵致

连云港,万丈光芒染海风

它似热情的弄潮少年

带着海风的爽朗

将海洋的鲜活与城市的活力

完美融合,令人沉醉

泰州,江河水韵竞风流

它如优雅的江南女子

用细腻的滋味

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呈现出江南底色的自然美

连云港与泰州

一座枕于黄海之畔,雄浑激荡

一座依傍长江之尾,温润绵长

在骄阳似火的八月

让我们共同期待

阿连阿泰携手演绎

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大戏

综合连云港发布、泰州发布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