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司法保护工作交流会在扬州召开,扬州一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0 17:42:00
7月29日,大运河司法保护工作交流会在扬州召开。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李相波,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红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耀武,市中级人员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晓蓉出席会议。
大会会场
2023年11月16日,全国首个以大运河命名的环境资源法庭在扬州经开区法院揭牌成立。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成立以来,扬州法院紧紧围绕“高质量审判”和“高水平保护”两条主线,持续推进法庭工作创新发展。会议要求,扬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高品质保护,点亮原点色彩。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要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司法保护,履行好“一江清水向北流”重大使命。同时,深化与运河沿线城市法院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快建成现代化环资法庭,共筑大运河生态安全屏障。
会上还发布了10起大运河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扬州经开区法院审理的一件案件入选。这是一起针对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周边设置捕鱼工具、扒翻种植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公益诉讼案,该案被写入《江苏法院环资审判白皮书》。
2023年10月,检察机关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中发现,高邮车八干渠某段存在鱼罾和扒翻种植等违法行为,影响行洪、排涝,危害河道及水域生态环境。检察机关迅速向该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书,提出依法采取措施整治鱼罾、扒翻种植等问题,加强河道环境综合治理等建议。镇政府回复称已开展整治工作,但至2024年8月,违法行为仍未彻底解决。检察机关遂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镇政府依法履行河道管理职责,制止违法行为。
案件审理期间,经开区法院法官多次到现场实地走访调查,并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积极沟通协调,提出违法行为的整改意见建议。镇政府组织行政执法、水利部门以及村负责人专题研究,于2024年9月10日清理拆除10个鱼罾。2024年11月1日,经开区法院会同检察机关、镇政府赴现场查看验收。
扬州经开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该镇政府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已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拆除了鱼罾和扒翻种植,并加强了巡查和管理。至案件审理时,镇政府已完成案涉河道鱼罾的拆除清理工作,履行了相应的法定职责,受损公益已得到修复。通过本案诉讼,发挥了司法审判、法律监督职能,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了依法行政,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已基本实现,裁定案件终结诉讼。
通讯员 扬法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