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深夜疾风骤雨中,他们为百万市民编织坚实防护网!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7-31 15:38:00

狂风裹挟着暴雨呼啸而至,台风“竹节草”的脚步愈发迫近。面对这场疾风骤雨的考验,全区上下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水利、住建等部门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用彻夜不眠的坚守与科学精准的排涝防控,为百万市民织就了一张抵御内涝的坚实防护网。

“再检查一遍设备,潮水退到低位立即开闸!”7月30日晚19时30分,浒通河闸管理所所长黄喜桦的声音在风雨中格外清晰。此时,连续6小时的排水作业刚让内河水位稳住阵脚,骤增的雨量又使水位再度攀升,他和同事们紧盯着仪器设备,等待开闸排水的最佳时机。

黄喜桦告诉记者,自7月28日起,他就带领团队开启“连轴转”模式。7月30日下午5点多开始,他的手机铃声就没断过:区领导询问实时水位,区防指关注下一波潮水抵达时间,属地政府询问能否进一步加大排水量……他一边指挥现场作业,一边快速报出实时数据,而每一组数据都经过反复核对——黄喜桦深知,这是为各级决策提供精准参考的关键,一点也马虎不得。

这场与台风的较量,全区水利系统早已布下“三维防线”。沿江沿海的临江闸、青龙港闸等多个闸口协同作战,累计完成3潮次排水作业,3000万立方米的排水量如同为城市撑开了一把“保护伞”。

与此同时,区水利局派出十支工作组深入各区镇,与堤防管理所、属地政府开展联合巡查,拉网式排查堤坝隐患,确保“每一寸堤防都有人守护”。

“南海路积水已疏通!”“珠江路排水泵运转正常!”7月30日深夜,区排水管理中心工作群里,一条条战报在雨夜里传递着安心。12支抢险班组驾驶着疏通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车顶上的警示灯与路灯交相辉映,照亮了积水深处的排水口。

这场持续作战从29日夜延续至今。强降水发生后,抢险人员带着发电机和排水泵彻夜巡查,直到30日凌晨2点才稍作休整。然而30日午后雨量骤增,南海路、东海路等路段再次出现积水,刚合眼不久的抢险人员迅速集结,蹚着没过小腿的积水架设设备。“只要积水不退,我们就不撤!” 一位抢险队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转身又投入到排水作业中。

为应对台风,区住建系统已做好万全准备。日新河水位提前预降,11座排涝泵站完成全面检修,60人的应急队伍带着14辆专业车辆、15台水泵随时待命。不仅如此,20余处往年易积水点已完成改造,95个建筑工地全面停工并加固脚手架,421名物业人员逐地排查地下车库排水系统,从源头筑牢城市“防水墙”。

深夜时分,海门大地上,那些彻夜未眠的身影依然忙碌。他们用湿透的衣衫、沙哑的嗓音,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确保这座城市在风雨中安然无恙。

记者:肖敏冬、张鎏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