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装监控的丹阳人注意!
来源: 丹阳日报
2025-08-01 16:35:00
为给生活添一份“安全感”,部分市民在自家入户门旁安装了监控设备,但此举往往会让相邻住户感到不满,摄像头拍摄范围覆盖了自家门前,平日连进出都可能会被“凝视”,隐私权无法得到保障,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也屡见不鲜。
1
“邻居在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说是想要防范进出本楼层的可疑人员,但实际对着我家门口,让人很不舒服。”家住陵口镇的马女士曾向记者反映,称其邻居以记录人员出入情况,万一发生盗窃或纠纷,监控能提供证据为由,自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可据我观察,那个监控的安装角度根本不能直接照到电梯或楼梯间出入口,反而会将我和家人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马女士说,一想到自己和家人每天几点出门、几点回家、谁来串门等信息会被他人知晓,心里就十分膈应。为此,她多次和邻居协商,希望对方拆除监控设备,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2
无独有偶,家住欧洲城的孙女士(化姓)也有同样的烦恼,甚至因此导致邻里关系不睦。“我们这层楼共有三户人家,位置分布呈‘L’形,而我家刚好在拐点上。”孙女士介绍,两家邻居均在门口安装了监控,由于楼层构造原因,无论他们怎么调整拍摄角度,处在中间位置的自己都“躲不掉”。“除了拍摄画面,现在的监控设备功能齐全,多数可以实时录音。我要是站在公共区域内打电话,或者和家人说话,都会被记录下来。”孙女士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严重侵犯。此外,她还担心拍摄下来的画面数据保存不当,会造成其他不好的后果。“我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该情况,虽然工作人员也上门协调,但邻居始终不愿意拆除监控。”无奈之下,孙女士选择在自家门口也装上了摄像头,“既然协商不成,那就只能让对方也感受一下生活被全天候‘围观’的滋味了。”
3
在走访中,也有市民表示,在自家门口安装监控用以“看家护院”,这一行为无可厚非。“装摄像头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家庭安全,并无窥探邻居之意。”市民常先生告诉记者,其家有过财物丢失的经历,在那之后他便安装了一个电子眼,“我每天会大致看一下有没有可疑人员在家门口逗留,并不会刻意去关注邻居的生活。”常先生认为,监控拍摄的地方为公共区域,所有业主均有权使用,只要合理调整摄像头位置即可。
对于市民在家门口
安装摄像头的问题
记者咨询了
江苏云俊律师事务所侯娜娜律师
侯律师介绍,如今,监控摄像头、智能门锁等设备成为很多人优先采取的安保措施,但一些监控设备所拍摄的范围往往涵盖了他人的入户门、窗户等较为私密的领域,可能导致暴露私人行踪或者信息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而公民进出住宅的信息,与家庭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属于私密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
侯律师表示,市民安装监控设备的目的应严格限于保障自身财产安全,避免过度监控。若小区已配备公共安防设施,那么私装摄像头需谨慎考量必要性。此外,在安装前要主动告知邻居或进行善意提醒,说明安装位置与用途,避免引起邻居误会。在安装时,应调整摄像头角度,仅对准自家门口,或采用安装挡板等方式,避免拍摄邻居门窗、通道等私人领域。另外,建议关闭自动追踪、录音功能,防止无意识越界。对于摄像头拍摄、存储的视频要进行加密管理,不得擅自上传网络或提供给第三方,如若发现视频涉及他人隐私,应立即删除。
记者:帅莹 贺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