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青春赋能乡村新韵,金融活水点“豆”成金!12名青年学子走进句容市得撒石磨豆腐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1 17:46:00

扬子晚报网8月1日讯(通讯员 陈秋阳 记者 姜天圣)时下七月,草木葱茏,豆香氤氲。7月25日,建行镇江分行2025年度“金智惠民—乡村振兴”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启航。12名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走进享有盛誉的句容市得撒石磨豆腐村,开启了一场以“探寻非遗匠心 助力产业共富”为主题的实践之旅。学子们在古法技艺与现代产业的交融中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用青春视角解读金融赋能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在豆香与梨园间书写服务“三农”、助力共富的新篇章。

现场

青春邂逅黑土艺术 金融科技解“账”难题

“关东农民的豪迈生活,竟在一方画布上如此鲜活!”实习生小张驻足乡村艺术馆的关东农民画展厅感叹道。色彩浓烈的《丰收年》、质朴厚重的《莲莲有余》,这些承载黑土地风情的画作,让学子们感受到南北乡村文化的碰撞交融。

针对豆腐村“主店+加盟店+电商平台”的复合经营模式,建行量身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主分商户系统实现总店对分店的实时交易监管,商户集团对账系统自动归集分散流水,商户分账系统则精准解决加盟店资金当日清算归集需求。“过去对账要熬通宵,现在系统自动生成报表,资金流向一目了然!”现场一位豆腐坊老板的感慨,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金融科技对小微实体的降本增效。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为传统产业‘舒筋活血’。

实地探访产业链 青春见证“豆梨生金”

走出艺术馆和工坊,学子们步入豆腐村后生机勃勃的梨园。枝头饱满的果实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也展示着豆腐村“一产多元、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得撒石磨豆腐村不仅以豆制品闻名,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起梨园种植、观光采摘等配套产业,形成了“豆香引客来,梨甜留客住”的良性循环。

在梨园管理员的带领下,学子们亲手采摘、品尝了新鲜梨子,亲身体验了农事乐趣。工作人员结合梨园管理,适时介绍了建行支持特色农产品种植、助力休闲农业发展的金融举措,如针对农户季节性资金需求的“裕农快贷”、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产品等。从一颗豆子到一块豆腐,再到一片梨园,看到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是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下,乡村资源如何‘点石成金’,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得撒石磨豆腐村以其“非遗+产业+生态”的融合发展路径,成为句容市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眼样板,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特色产业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拉动力。

现场

青春化身“金融使者” 传递普惠为民温度

实践活动的尾声,学子们积极转换角色,化身建行句容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的青春力量,在豆腐村景区及周边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他们手持宣传折页,热情地向游客、村民和商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阿姨,手机银行转账方便,但也要注意核对信息,警惕陌生链接哦!”学子们耐心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技巧,提醒大家守护好“钱袋子”;针对小商户关心的收款、理财等问题,他们介绍建行安全便捷的收款码和适合小微资金的稳健理财产品;对于感兴趣的游客,他们则介绍建行信用卡的优惠活动和便捷支付方式。“这些大学生讲得明白,态度又好,把复杂的金融知识都说明白了!”村民的称赞是对“金智惠民”理念最朴实的肯定。这场宣教活动,不仅让学子们将所学金融知识服务于民,更让普惠金融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乡村,彰显了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初心。

从非遗文化的深度品鉴,到特色产业链的实地探访,再到田间地头的金融知识普及,建行镇江分行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乡村,用青春感知振兴。当青春智慧与乡土文化碰撞,当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特色产业,一幅产业兴、文化浓、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句容大地徐徐铺展,豆香梨甜中孕育着共同富裕的无限希望。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