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热”在民间 “融”入发展,金湖非遗“三字诀”赋能水韵湖城新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4 13:03:00
7月26日夜,1600℃铁水泼洒成漫天流火,六百年的“火树银花”在尧帝古城夜空璀璨绽放,人群欢呼沸腾——这震撼一幕,正是金湖推动非遗焕发时代光彩的生动缩影。
面对新时代文化命题,金湖以创新实践作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热”在民间、“融”入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为水韵湖城建设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活”在当下:夯实根基,激活传承生命力。
“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在金湖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体验后赞叹不已。省级传承人陆功勋的现场展演,让古籍记载的技艺跃然眼前。金湖深谙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在于制度性保障。
近年来,该县将非遗保护纳入重要议程,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精髓,构建“有机构管事、有资金投入、有人员传承”的保障体系。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精准落实省级补助资金,规范使用流程。坚持“保护利用并重、传承创新并举”,让沉睡的技艺真正“活”起来。目前,金湖拥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5项、市级18项、县级36项,各级传承人队伍稳定壮大,为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在民间:全民共享,激发传承内生力。
“我剪出了荷花!”职工小王的喜悦,折射出金湖推动非遗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的成功探索。破解非遗生命力密码,金湖的答案是:让非遗扎根生活沃土。该县持续开展“非遗进万家”活动,组织新春民俗展演、非遗体验、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莲湘舞、剪纸等代表性项目深入基层。仅第22届社区文化艺术周,就吸引30余支团队、80多个节目参与,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在重要节点设立非遗展演体验区,金湖秧歌、莲湘舞等民俗表演和剪纸互动吸引大批游客。通过“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种子深植民心,更点燃了干部群众“勇挑大梁、争扛红旗”的奋斗激情,非遗成为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重要载体。
“融”入发展:赋能产业,释放传承新价值。
“旅游旺了,非遗也活了!”塔集挂面传承人徐在鹏道出非遗与产业融合的甜头。
金湖县塔集镇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将非遗民俗引入景区,丰富内涵,提升体验。省级传统村落黄庄的美丽蝶变(民宿、知青馆),为金湖提供了可复制的“非遗+民宿”“非遗+研学”乡村旅游升级样板。非遗的生命力更在于深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39届荷花展上,千余种荷花(睡莲)与非遗展演、缸荷艺术交相辉映;荷藕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出荷叶茶、荷花精油等产品,打造“水生蔬菜无废产业链”,荷香从景区弥漫至生产线,融入文化,形成年产值超35亿元的全产业链。金湖以万亩荷塘生态为本底,创新融合非遗展示、美食品鉴、乡情恳谈等元素,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共兴。
金湖实践深刻诠释: 传统非遗与现代发展,绝非单选题。以“活、热、融”三字诀为引领,金湖正将丰厚的文化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驱动水韵湖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金湖方案”。通讯员 李广忠 邹明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