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使命担当看交通:建好“大通道” 打造“枢纽城”

来源: 淮安发布

2025-08-04 16:36:00

使命担当看交通:

建好“大通道” 打造“枢纽城”

“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硬支撑,物流降本增效是关键点。

宁淮城际铁路逐步推进,金宝航线淮安段加速建设,长深高速、264省道等路网渐次铺开,新的航线先后开通、高铁货运班列提上日程……路网在完善,区位在重塑,“枢纽”在形成。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抢抓省委支持淮安的重大机遇,做强南联北接、东融西拓的节点功能,全力打造东部地区陆海联动大通道,全力将综合交通优势转变为枢纽经济发展胜势。

在宁淮城际铁路站前二标淮安梁厂,数百名工人正在进行箱梁预制生产,轰鸣的机械声与飞舞的焊接火花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作为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骨干线、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淮城际铁路建设备受关注。截至7月20日,宁淮城际铁路淮安段桩基完成99.6%,承台完成99.5%,墩身完成99.3%。项目建成后,淮安将实现与南京1小时直达,显著缩短与长三角以及全国主要城市的通达时间。

立足枢纽点,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加快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2025年,我市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90亿元,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公路方面,长深高速“四改八”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盐蚌高速等前期工作同步进行,331省道金湖东段、264省道淮安区段等工程稳步推进。铁路方面,宁淮城际铁路工程正在建设,新淮铁路、沿淮铁路、淮兴泰铁路等有序推进。水运方面,金宝航道建设正酣,京杭运河淮安四线船闸、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河航道杨庄、朱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淮安港三期自动化码头主体结构已完成,黄码作业区挖入式港池部分竣工运营,淮安港化工港区水工结构通过验收。机场方面,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国际货运区已建成投入使用。

7月25日上午,随着汽笛长鸣,一艘满载120标箱光伏产品的货轮平稳驶离淮安港,标志着淮安港—上海洋山港河海直达集装箱航线正式首航。“此前,淮安外贸集装箱通过长江码头中转抵达上海洋山港的时间超过108小时,如今河海直达航线至少可节约48小时。”江苏江淮通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丰说。据了解,开通河海直达集装箱航线是我市落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要举措,将有效提升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效率,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票直达、一箱到底”的高效物流。

连接海内外,构建高效便捷的运输体系。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的骨干作用,努力降低交通物流全链条运行成本,服务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放水运集装箱扶持资金1000万元,惠及中远海运、江淮通等10家企业。运输通道持续加密,淮安至上海、宁波海铁联运班列分别加密至7班、4班固定开行,连云港—淮安铁水联运线路上半年完成3.11万标箱,同比增长38.7%。多式联运“一单制”实现突破,新增国际知名航运公司海洋网联船务在淮布局集装箱提还箱点,高丽海运开展淮安至韩国蔚山港江海河联运CCA首单业务。数据显示,1—6月,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10.62万吨,同比增长6.5%;集装箱吞吐量达29.85万标箱,同比增长11.43%,集装箱多式联运量达7.89万标箱,同比增长73.3%,其中5月份淮安港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6万标箱,创历史新高,水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下一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围绕“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这条主线,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加快打造东部地区陆海联动的大通道,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全国内河航运中心、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不断提升交通畅达指数,为淮安综合利用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交通力量。

淮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孔雪 卫俊良 周俊

摄影:王昊

通讯员:孙友 汪文俊 吴爱民 吕双 张晗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