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教育援疆团书写西极育人新篇章 戈壁绽放江南教育花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8 09:38:00
一年前,常州市教育局精心选派的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育团跨越万里,将江南教育的智慧与情怀播撒在帕米尔高原。在常州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和持续支持下,这支团队凝心聚力,以创新的模式、扎实的行动和无私的奉献,在戈壁滩上浇灌出绚烂的教育之花。
“组团式”发力:常州智慧点亮西极课堂
“第一次走进‘龙马讲坛’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青年教师们表示,“陈广余老师用AI技术让化学课变得如此生动有趣,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教学的认知。”这个由常州教育援疆团打造的教研平台,已经成为当地教师心中的“智慧殿堂”。
常州教育援疆的生动实践,源于常州“组团式”援疆模式的强大合力。市教育局系统谋划和机制创新,推动形成了“前方团队作战+后方精准支援”的特色模式。
团队打造的“龙马讲坛”,不仅是援疆教师展示先进理念的舞台,更成为辐射全州的教研引擎。团队成员轮番上阵,围绕AI教学、高效复习、班级建设等主题开设系列讲座。陈广余老师的“AI赋能”讲座现场,当看到智能系统自动批改作业、生成学情分析时,台下响起阵阵惊叹;张海燕老师的教研教务管理分享结束后,被当地教师围住咨询。
面向社区的“教育大巴扎”活动更是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全体成员深入西极大巴扎,设立咨询台,发放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石榴花开教育经:家庭教育十问十答》手册,为乌恰家长提供家庭教育“面对面”指导。牧民家长古丽感慨:“常州老师讲得实在,就像家门口的‘教育诊所’!”
常州乌恰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依托常州市教育局强大的信息化基础,团队架起了“常乌智汇云端”桥梁——常州市教科院钱柳云老师多次连线新疆,将常州初中化学优秀的教研智慧分享到西极乌恰;物理教师张海燕成功组织常州实验初中与黑孜苇中学物理组的“云教研”,共磨精品课;数学学科开展“同题异构”活动,常州勤业中学与乌恰实验中学师生跨越时空,共研数学奥秘。一根网线,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万水千山。
坚强后盾:常州大爱万里送温情
日前,乌恰县黑孜苇乡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份暖心的惊喜——366套崭新的校服从常州跨越万里而来。"我们终于有统一的校服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这份来自江南水乡的特殊礼物,是常州市教育局"情系边疆"助学行动的重要一环。
在常州市教育局的精心统筹下,一场跨越东西部的教育帮扶交响曲正在奏响:协调市慈善总会设立的“龙城助学专项基金”已累计发放助学金28.6万元,惠及286名边疆学子;联动常州公益助学联合会捐赠的全套化学实验器材,让乌恰的孩子们第一次亲手触碰到了试管与烧杯;20盏太阳能路灯在学校操场亮起时,学生们兴奋地说:“这些灯就像常州的星星,每晚都在守护着我们。”
为确保援疆工作薪火相传,常州市教育局创新实施“凤还巢”计划:组织历届援疆教师回访,重走援疆路,再叙援疆情,与现任团队开展“传帮带”教学研讨,持续为乌恰教育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新一轮教师选派工作也有序在常州各校展开,通过精准匹配,确保援疆力量“不断档”“不掉线”。
团队闪耀:戈壁滩上的“常州星火”
秦燕老师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一盒特殊的营养粉。去年11月,刚做完手术的她本该休息,却坚持返回课堂。“孩子们正在关键期,我不能落下。”她每天靠流食维持,却创造了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成绩。
在援疆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簇闪亮的星火。华明琴、房济民、武庆老师指导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坊成功挂牌;在团队指导下,乌恰教师首次成功申报自治区级课题并高质量完成,多人教学竞赛获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孔海斌副校长指导的“智能创飞”无人机社团首次参赛即斩获自治区奖项。
团队人人争当“种子教师”,与50多位乌恰教师“青蓝结对”,开放课堂,倾囊相授。团队打造的“龙马讲坛”“教育大巴扎”等常州经验,通过“江苏心连心教育大篷车”活动送教至阿克陶、阿图什、上阿图什等克州多地。
硕果盈枝:西极教育的“常州印记”
在乌恰县教育局的荣誉墙上,一张奖状格外醒目:常州援疆教师孔海滨指导组建的“智能创飞”社团,首次参赛就斩获自治区奖项。“我们从来没想过边疆学校也能开展这样的科技活动。”乌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一年的倾情投入,结出累累硕果:在团队精细化教学和中考策略指导下,受援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种子教师”工程成效显著,一批乌恰本土骨干教师快速成长,教研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多方捐赠持续改善硬件设施,爱心助学温暖学子心灵,“筑梦奖学金”等精准帮扶惠及众多学生;“组团式”援疆的常州模式、龙马讲坛、教育大巴扎等品牌,成为克州教育援疆的亮丽名片。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常州教师与乌恰师生、群众结下了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从杏花村踏青到同庆克州70周年,从柯尔克孜族家访到共度中华传统佳节,常州教师与乌恰师生深植民族情谊。
“教育援疆不是一阵风,而是持续不断的春风化雨。”在帕米尔高原的星空下,常州教育的星火愈发明亮。这光芒,照亮了边疆孩子的未来之路,也映照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最动人的模样。
通讯员 常教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