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购写真套餐,兴冲冲前往遭遇消费陷阱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8 19:35:00
上海工作的张女士在网上认识了扬州一家写真馆的客服,缴了两个人共八套写真的拍摄费用后,张女士就带着自己刚高考完的妹妹从上海出发前往扬州拍照。没想到却遭遇消费陷阱,写真馆不但不认可张女士此前订购的套餐内容,在张女士并未实际拍摄的情况下,拒绝退费。在张女士向12345热线、市场监督部门、媒体等多方投诉后,8月8日上午,事发近一周后张女士才收到了退款。
400元扬州拍写真却事与愿违
网红点打卡拍写真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社交生活中的一部分,7月28日,在上海工作的张女士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了一家在扬州拍摄写真的客服,根据约定的内容,单人404元的套餐包含:4套写真服装风格任选、4次对应妆造、15张精修底片、7寸相册、7寸摆台、14寸放大相框、小花絮、证件照和vip卡,并且客服承诺:拍摄不满意无条件免费重拍、整个套餐无任何隐形消费、拍摄当天选片、产品快递包邮到家、订单一年有效不涨价不过期。
根据大家在网上确认好的内容,张女士支付了两个人共计808块钱的全部拍摄费用,客服将扬州拍摄写真的店家的具体位置发给了张女士。8月2号下午,张女士就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还未成年的妹妹从上海奔赴扬州。
可是一到写真馆,张女士才发现自己完全被店家网上的客服给“套路”了。张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根据约定的时间,她带着妹妹找到了那家位于扬州市邗江区一座写字楼里的写真馆。 店内接待人员先以“新款未到”为由拒绝提供张女士在客服发送给自己的实例图中挑选的服装;在张女士表示提供其它相似的也可以后,对方又改口称实例服装属“礼服”需另付费,之前付的套餐费用只可以选择一份名字叫做“写真图册”的图集当中的服装。而这份商家“自定义”的“写真图册”里只有一些简单的服饰,和客服给自己发的图片简直天壤之别!
张女士和该店客服的聊天中明确询问“自己的套餐价位可以拍摄什么服装?”得到客服发送的所谓实例参考照片后,张女士再次确认这些是否是自己套餐价位可以覆盖的,到店后是否需要另外收费,客服则肯定回复“放心”“您订的套餐是写真服装风格任选”。张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被玩文字游戏了。商家在线下有所谓的“写真/礼服”这种分区规则,网上客服在与张女士的宣传和沟通当中从未体现。此刻张女士隐约明白,自己是被“做局”了!店内接待人员趁机火上浇油,说这种宣传是客服个人的行为,他们店家也无法预判,而后直接将张女士及其妹妹晾在一边,表示“要拍就只能拍店里的‘写真’图集,想投诉或者报警也随意”,十分的无所谓。
交钱容易退钱难
这种故意隐瞒“写真/礼服”分区规则诱导消费的套路以及冷处理的态度,让张女士十分失望 。同时她也在社交软件上刷到了大量消费者控诉该店同类套路的帖子,表示商家疑似通过频繁改名规避差评,张女士发现之前添加到该店联系方式的推文也早已无影无踪。
这一切遭遇让张女士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因为没有拍摄也没有化妆,于是张女士就要求店家退还她的拍摄费用并承担自己和妹妹两个人上海往返扬州的路费,张女士觉得自己就是奔着扬州拍写真才来的,没想到却被骗了,商家理应承担自己的来回路费。然而,商家拒绝了张女士的提议,认为店方没有问题。无奈之下,张女士只能选择报警和拨打12345市民热线进行投诉。
辖区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也要求店家退还张女士两人的拍摄费用,然而当天店内招待人员以“财务下班”为由未退款并承诺一定会退。张女士也添加了店长的微信,并且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发给了对方。可是一直到8月8日上午,事发近一周后张女士才收到了808元退款。
莫让低价引流、隐形消费成为行业“潜规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了扬州几家写真馆了解到,目前热门旅游城市的写真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低价竞争让很多商家都很无奈。一些客户会对比价格,比如他家拍四套衣服多少钱,你家多少钱。你家贵那我就不在你家拍,为了生意能做下去,一些不良商家不得不通过“低价引流”的方式来留住客户,在留住顾客的前提下,再通过隐形消费来填补其他的“窟窿”实现盈利,毕竟人员工资、房租水电每个月都要交。
扬州东关街一家写真馆的负责人表示,一般的写真馆“复购率”很低,和客户多是“一锤子”买卖。他们家的价格相对其他家略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家做品质,以贴心的服务,高品质的服装来吸引消费者。目前他们家的客户很多都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老客户,老客户体验了之后感觉不错再介绍新客户给他们,做到了良性循环。
江苏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王璐律师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张女士描述的分析,写真馆的行为可能涉嫌欺诈和严重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必须真实、全面地提供信息,不能虚假宣传。本案中,客服在沟通中承诺“服装任选”且“无隐形消费”,但顾客到店后却以“礼服分区”为名强行加价,隐瞒了关键条件,这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欺诈。其次,商家在未告知顾客的情况下,单方面改变了关于服装范围的约定,并且没有提供约定的服务。建议张女士保留好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相关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直接起诉维权,同时可以要求商家赔偿因此产生的往返交通费等实际损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裴睿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