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南通崇川幸福街道:搭建乡村振兴工作室,“小平台”激活“大能量”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2 16:18:00

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破局”之旅,正通过政协协商的平台,在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的文俊村社区悄然展开。

2025年5月22日,幸福街道政协工委组织委员赴如皋平园池村考察学习。委员们深入调研当地农业产业园区、生态旅游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在这场“取经”之旅中寻找破解本地乡村振兴资源整合难题的答案。

这是幸福街道政协工委依托“幸福田园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平台,组织开展的一次履职活动。该工作室立足于文俊村社区“幸福田园”基地,是幸福街道政协工委延伸履职触角的举措。

平台搭建:委员工作室深耕乡村一线

“幸福田园”基地作为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区乡村振兴工作的载体,占地100余亩,是集劳动教育、科普文化、亲子休闲、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这里交通便利,紧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幸福派出所,距地铁二号线幸福站约800米,便于政协委员、村民和各界人士前来交流互动,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区协同发展。

工作室的建立,为政协委员常态化履职、零距离服务群众提供了坚实阵地,将政协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委员履职:跨界协商破解发展难题

在5月22日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上,讨论氛围热烈且直面问题核心。文俊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锋直指当前困境:“‘幸福田园’存在劳动力不足、销售市场打不开等难题。”

政协委员们结合实地考察的收获,纷纷献计献策。崇川区政协委员、沿江农科所研究员闫洪朗表示,将在农作物和果树品种上提供全力支持,并建议“社区适当扩大果树种植面积,从源头优化产业基础。”

区政协委员、通城电建总经理范志伟强调要“借助科研院所背书,精心打造品牌,提升作物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区政协委员、江苏秀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霞则关注销售环节,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并提供主播线上销售支持,帮助拓宽销售渠道。”

产业创新:科技与文化赋能农业升级

幸福街道的乡村振兴注重产业创新和科技赋能。街道政协工委积极对接沿江农科所的农业专家,邀请他们为本地农业发展“把脉问诊”。

沿江农科所致力于研发适宜本土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如“苏新6号”毛豆新品种,以稳产、优质、适播期长、耐受性好、抗病害能力强等特性脱颖而出,露地青豆荚亩产超2000斤,比外来豆种增产300多斤。

这种“科技+规模”的发展模式吸引了社会资本加速向高效农业领域聚集。区政协委员丁小燕打理的奇妙农场是幸福街道农旅融合发展的代表,她将奇妙农场打造成集农业休闲、农业科普、劳动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研学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阵地。

2024年3月19日,市政协委员、沿江农科所所长张一峰带队应邀前往奇妙农场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双方就未来合作达成共识,将在农业科技研究、农业规划设计和农业科普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多元共治:统筹协作激活振兴动能

幸福街道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依靠政协力量,还汇聚了多方资源。2023年9月,幸福街道组织召开幸福同心·多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联席会,邀请民盟、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代表与街道内部分涉农企业、涉农社区等共建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

农工党南通市多个支部的医疗专家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并商讨季度轮值服务合作模式,推动专业资源常态化下沉。

2025年7月,崇川区委统战部在“幸福同心家园”内开展“多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各街道统战委员、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活动,共同探讨多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幸福街道“幸福同心”统战工作品牌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持续深化品牌建设,不断延伸品牌内涵。目前,辖区共有6家单位与民主党派开展共建,结合双方资源优势,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品牌活动、产业项目、人才资源“四对接”。

如今,“幸福田园”大棚内的“通甜”“通翠”系列甜瓜预计亩产达3000公斤。通过开设“云端田间”直播、与高端客户合作等方式,农产品正走出村子,实现社区集体增收。

从一片田园到一个综合平台,“幸福田园”的蜕变,正是政协委员们扎根乡村、履职为民的最生动写照。幸福街道政协工委通过“幸福田园”委员工作室这个小小支点,有效地撬动起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专业资源和各方力量。

通讯员 王俊荣 陈小兵 唐舒眉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