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07后”占据C位!镇江高校“萌新”大数据来了→

来源: 镇江发布

2025-09-18 16:47:00

在充满活力的新学期

镇江这座城市也迎来了

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新面孔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未来几年时间里

将在这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

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近期,沉寂了一个暑假的高校再次迎来热闹场面。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陆续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5年秋季新生的多项统计数据。哪些名字最常见、哪些专业最热门、哪些学院男女比例最悬殊?这些数据不仅生动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来就业的某些趋势。

今天,让我们一起解锁

这份“新生大数据盲盒”

看看这群新朋友

藏着哪些可爱的小秘密!

A

电子信息类、机械类等专业持续热门

部分学院男女比例呈现“一边倒”态势

与去年相比,今年电子信息类、机械类、计算机类等专业依然广受欢迎。从江苏科技大学公布的数据来看,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类、机械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趋势也与近年企业招聘的整体需求密切相关。

江苏科技大学数据 ↑

各学院男女比例差异显著。江苏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男生人数最多,达588人;其次是电气信息工程学院,540人;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位列第三,495人。江苏科技大学男生比例较高的学院包括体育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海洋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男生人数较多的学院分别是现代装备制造学院、体育部和电气与信息(交通)学院。

江苏大学数据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院则以女生为主。江苏大学医学院女生349人、财经学院258人、管理学院223人;江苏科技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女生占绝大多数;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女生人数居前的为卫生护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和人文与旅游学院。其中,镇江高专部分学院的男女比例呈现极端差异:体育部男女比例为8.2:1.8,而卫生护理学院则恰好相反,为2:8。

江苏科技大学数据 ↑

数据显示,文科和理科在男女生的分布上仍有明显区别。男生多集中于理科学院,女生则成为文科学院的主力。多所高校教师表示,这一现象仍将延续,短期内发生显著变化的可能性较低。

B

“10后”学子踏入高校

本科新生最大年龄差达到20岁

在各校发布的新生数据中,年龄分布成为关注焦点。记者梳理发现,“10后”学子已开始步入大学校园。

江苏大学数据 ↑

江苏大学数据显示,本科新生中年龄最小的生于2011年6月,最大的生于2002年3月,相差9岁;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新生最小的出生于2009年7月,最大的为1989年1月,年龄差达20岁;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最小新生生于2009年,最大的生于1999年,相差10岁。尽管个别学生之间年龄差距较大,新生的出生年份仍相对集中,2007年出生者在各校中占比最高。

江苏科技大学数据 ↑

在江苏大学8000余名新生中,2007年出生的有5135人;江苏科技大学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同样以2007年出生者居多,分别有5642人和1860人。

C

“王、张、李、陈、刘”姓持续领先

“子涵”“浩然”成常见名字

与往年相似,本科新生中,“王、张、李、陈、刘”等姓氏人数依旧名列前茅。

江苏大学新生中王姓达642人,远超其他姓氏,张姓562人、李姓439人;江苏科技大学新生中有548人姓王、464人姓张、435人姓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人数最多的姓氏同样为王、张、李。

江苏大学数据 ↑

此外,今年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独特姓氏,如杲、仉、阚等。

名字方面,“爆款名”依旧引人关注。江苏大学有5名“张子涵”和“王浩然”等,4名“吴昊”“王硕”“刘鑫”等;江苏科技大学重名率最高的名字是“王子怡”;“张妍”和“张馨月”则在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并列榜首。

江苏科技大学数据 ↑

民族构成上,汉族新生仍占绝大多数,此外还包括藏族、回族、壮族、苗族、撒拉族、哈尼族、水族、白族、布依族、拉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你好,新同学!

青春正好,秋风相迎

崭新的画卷已悄然铺开

未来的故事,正等待你们执笔

愿你们在这片热土上

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

领略人生亮丽风景

感兴趣的小伙伴

可以在下方留言区

留下你所在的学校和专业哦

看看有没有你的同频伙伴~

前路浩荡,未来可期

同学们,加油!

来源:京江晚报(记者 张翼)、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