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用“餐饮绿岛”守护城市“烟火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4 18:41:00
一边是市民对夜市烧烤、商圈美食的旺盛需求,一边是对油烟扰民、空气污染的深切担忧。如何破解这一矛盾?近日,海安通过持续推广“餐饮绿岛”项目,以“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模式对餐饮油烟进行全链条治理,力求在留住“烟火气”的同时,稳稳守住“清新气”。
标准化“绿色盔甲”,从源头缚住油烟
走进焕然一新的体育中心·新体夜市,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却不见油烟弥漫的景象。这背后,是一套为夜市量身定制的标准化治污“盔甲”。
“我们15家有油烟产生的固定摊位都由管理方统一安装了集气罩、净化器、排烟管道和风机。”夜市管理负责人边文江介绍道,相当于给每个油烟产生摊点都穿上了“防护服”,形成了从源头收集到统一净化,再到达标排放的完整治污链条。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固定摊位如此,5家有油烟产生的集装箱餐饮商户也分别加装了高效净化设备,烧烤类商户则全面配备了无烟烧烤炉具。这种在开业前就安装完成的标准化硬件配置,为整个夜摊区域构建了一道无形的环保屏障,确保了“只闻其香,不见油烟”。
在商业综合体中,“绿色盔甲”的防护效果更为显著。去年7月份,海安瑞海金融广场率先启用“餐饮绿岛”项目,采用22kw大吸力离心式风机配合10万风量的大功率油烟净化器,通过电离吸附实现油烟二次净化,并在出风口加装雾化喷淋装置,完成三级净化处理。
日前,喜润城48家餐饮商户的油烟陆续通过统一的油烟管道,被汇集到“餐饮绿岛”项目的高效净化设备中进行集中处理。“这为餐饮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节省了单独安装和维护油烟净化设施的巨大成本。”喜润城工程部经理陶海荣表示。
前置化“绿色服务”,护航“开业即规范”
治理餐饮油烟,绝非事后补救,而是事前谋划。
“对于新开业的喜润城B1层餐饮区,我们从商户筹备阶段就介入指导,确保商户油烟管道与商场专用烟道无缝对接。”海安市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市容环卫中队中队长马拥昱告诉记者,这种提前布局避免了商户开业后的二次改造,既节省了资金成本,也实现了规范治污。
早在体育中心·新体夜市筹备期,城管队员们每日到场巡查,跟进排烟设备安装。“我们的目标就是‘开业即规范’,”城管队员宋海龙告诉记者,把问题解决在开业之前,远比事后执法更有效,也更能获得商户的理解与配合。
“跟传统夜市相比,现在这儿的环境明显好很多!我们做生意也舒心,顾客也愿意多停留,生意自然能做得更长久。”在体育中心·新体夜市,摊主们对“餐饮绿岛”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
长效化“绿色心跳”,智慧监测保长久清新
硬件是基础,监管是保障。海安“餐饮绿岛”项目引入智慧化监测手段,为餐饮油烟长效治理装上了“智慧心脏”。
在喜润城和瑞海金融广场,所有餐饮油烟集中排放口均配备在线监测设备,对油烟排放浓度指标实施实时监控。在线监测设备的另一端,是数字化监管的延伸。马拥昱打开“海安市智慧餐饮油烟监管平台”手机客户端,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油烟排放实时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就像一套‘心电图’,一旦治理设施运行异常或排放超标,系统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便于我们与商场运营方快速响应,确保油烟排放达标。”马拥昱形象地比喻道。据了解,目前该监管平台实时接入商户438家,点位495个。
从商业综合体到露天夜市,海安“餐饮绿岛”项目正以多样化形态破解餐饮油烟治理难题。“我们既要守住城市清新空气,也要留住民生烟火温度。”海安市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丁宝根表示,海安将持续优化“餐饮绿岛”模式,推动更多民生“烟火地”用上共享治污方案,让这一治理举措真正成为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与民生服务双赢的“金钥匙”。
通讯员 魏钦翠 吉安丽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