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一校一策”,仪征匠心打造校园周边交通安防精品工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16:47:00

彩色斑马线、智能感应防护设施、发光警示标线……这一系列校园周边交通设施的精细化提升,是仪征警方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创新举措,也是仪征市打造儿童友好型街区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仪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将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重点项目,通过精准除患、智慧监管、多元共治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动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提质升级,截至目前,累计提升交通标线3400余平方米,“车让人”标志156个,更新交通标牌239块,学生上下学通行效率提升40%,师生和家长满意度显著提升。

精准治理 打出隐患整治“组合拳”

“过去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现在道路畅通有序,接送孩子更安心了。”仪征市实验小学东区校学生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变化得益于仪征警方开展的“一校一策”精准治理工作。

交管部门采用“标准化+精细化”双轮驱动模式,组织专业团队对全市学校周边道路开展“全面体检”,通过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信号灯配时不科学、停车资源不足等六大类问题,建立“一校一档”隐患数据库。根据排查结果,创新采用“分级诊疗”模式,对全市学校实施分类治理。

在实验小学东区校,严格对标《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全面采用热熔反光等材料,设置彩色立体斑马线、纵向减速线和“车让人”标线,同步优化黄色网格线,实施机动车“右进右出”微循环系统,增补“学校区域限速30km/h、禁止鸣号、注意儿童”组合标志,持续完善学校区域交通管理设施。

针对仪化二小周边特殊环境,创新采用“时空分离”理念,在上放学时段实行机动车限行,同时建设无障碍护学通道,完善隔离桩、石球等物理分隔,保障学生通行安全。真州小学则通过采取时段性机动车限行、非机动车专用等候区等措施,实现车辆有序停放。

“我们严格依据国家标准,结合每所学校实际通行环境,‘一校一策’开展精细化设计,全力护航师生出行安全。”仪征市公安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崔全表示。

智慧赋能 构建交通安全“防护网”

交管部门创新打造“信号配时优化中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校园周边交通状态的实时感知和智能调度。重点推进实验岗、文江岗、建文岗、天宁岗等4个岗点信号优化配时,车辆平均排队长度下降12%,停车次数下降21.5%。

针对开学季接送学生车辆流动性高、集聚性强的特征,交管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摸排辖区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底数,严格核查车辆检验状况和驾驶人资质,坚决杜绝“带病车”“问题人”上路运营。截至目前,已累计核查接送车辆校车80辆次,督促现场整改安全隐患2处,向重点驾驶人“点对点”推送预警提示信息900余条。

“在交警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我们严格执行车辆安全检查制度,强化驾驶人责任意识,事故预防效果非常明显。”仪征市汇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李明表示。

多元共治,奏响护学安园“协作曲”

仪征警方创新建立"警校家"三方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公安主抓、学校主体、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格局。交管部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围绕上放学时段交通组织、停车管理、设施优化等痛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为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施"设施维保+"模式,将设施巡查纳入日常巡逻、护学等勤务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处理新增问题。目前已累计处理群众诉求60件,办结率达100%。

“同学,请走斑马线”“家长您好,请把车停到指定区域”……每天上下学时段,仪征各学校门口都能听到这样的温馨提醒。交管部门在上学和放学时段落实高峰勤务机制,组织学校保安、教师、家长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护校安园工作,日均护学人数达340余人次。

同时,联合教育部门将交通设施认知、安全出行常识纳入“开学第一课”,常态化推进“交通安全进校园”,依托VR体验系统、多媒体课件、警示教育片、互动体验、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师生交通自护能力。累计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50场,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开学以来,扬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对各县市视频巡检反馈,仪征学校周边道口骑乘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达94.87%,交通素养显著增强。

此外,他们还在市区重点路段增设GPS同步发光道钉与人行横道发光警示装置,有效提升夜间视认性,督促机动车礼让行人,通过多维预警降低人车冲突,为夜间出行构建更加可靠的安全屏障。

如今,走进仪征的校园周边,无论是早晚高峰有序通行的车流,还是家长脸上轻松的笑容,都在印证交通治理的成效。下一步,仪征警方将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把治理触角延伸至“课后服务时段交通保障”“特殊天气应急处置”等新场景,让校园交通治理更精准、更贴心。

通讯员 徐俊 蒋春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