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工作十年,从未忘记那里的孩子! 为一句承诺,镇江民警四度牵线藏区师生来镇研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1 15:54:00
现场
跨越 4000 余公里,历经 40 多个小时长途跋涉,10 月 20 日 15 时 30 分,25 名来自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师生安全返回拉萨。返程火车上,旦增白珍、格桑卓嘎等孩子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在笔记本上写下心声:“感谢张苏警官叔叔,带我们看长江、逛博物馆,走出大山就不再是井底之蛙”“舍不得镇江,更舍不得送我们哈达的张叔叔”—— 这场由镇江民警张苏牵线的研学之旅,虽仅 4 天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 “看世界” 的种子。
现场
一句承诺,四年四批研学筑梦
“带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句十多年前张苏劝导藏区失学儿童返校时的承诺,如今已变为近百名藏族学生的 “成长福利”。此次研学是张苏组织的第四批活动,此前 2019 年、2023 年、2024 年,他已三次邀请藏区师生走进内地。
作为镇江市公安局高铁南站站前派出所所长,张苏与藏区有着深厚羁绊:21 年前入伍驻守青藏高原,后在拉萨堆龙德庆区马乡派出所工作,2013 年调至镇江后仍心系藏区孩子。除研学活动外,他还推动 “西藏儿童成长陪伴计划”,组织大学生赴藏支教,搭建 “云课堂” 输送书法、音乐等美育资源,累计为藏族同胞捐赠物资价值超百万元。
“为争取研学名额,孩子们学习更刻苦了!” 带队教师、拉萨市德庆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扎西群培透露,每次报名都 “僧多粥少”,学校只能优中选优,这反而带动全校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更令他欣慰的是,此前参与研学的学生回藏后成绩显著提升,不少人考入竞争激烈的内地中学班,“这份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
现场
行程满满,四天解锁多元体验
10 月 15 日清晨 7 时许,张苏与志愿者便赴南京站迎接师生,一场 “沉浸式” 研学随即展开:,学子们首站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铁军精神” 在孩子心中生根;漫步茅山景区,感受革命先辈奋斗足迹。;在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江香醋传统酿造技艺” 让孩子们驻足惊叹,亲手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10 月 16 日,一行人乘船游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 的诗中景象化作眼前辽阔江面,看惯雪山的孩子们直呼 “震撼”。在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20 名镇江学生与藏区学生混合编组,以校园故意伤害案为蓝本开展 “模拟法庭”,从审判长到辩护人,沉浸式体验司法流程。在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学生与藏区孩子互换礼物、结为好友,约定书信往来。
现场
此次研学还新增 “健康守护” 环节。考虑到青藏高原特殊环境可能导致先心病筛查滞后,10 月 16 日下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全体师生安排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并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后续对经济困难的先心病患儿,我们会争取医院支持提供治疗。” 张苏承诺将持续跟踪,用内地医疗资源守护藏区孩子健康。
此外,师生们还游览金山、焦山、西津渡及镇江博物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品尝锅盖面、逛超市选礼物、看动画电影,在烟火气中体验镇江生活。
现场
爱在延续,校地共建深化联结
10 月 18 日,研学最后一站走进江苏科技大学,四名藏区孩子一眼认出等候在此的蒋薇薇老师 ——2023 年暑假,蒋薇薇曾在张苏协调下带大学生志愿者赴德庆镇中心小学支教。当天,师生参观船舶文化馆、校史馆,体验蚕桑文化;江苏科技大学对外合作处还与德庆镇中心小学签署支部共建协议,深化 “云课堂” 成果。
“我将来要考江科大!” 四年级学生旦增塔克盯着船舶文化馆的船模眼神发亮,“祖国的工业科技好强大,我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走出大山不只是换天地,更是让心变得开阔。” 学生索朗央宗的感悟道出众人心声;米玛央宗则写道:“镇江的历史、山水与温情,会成为我永远的珍贵记忆。” 扎西群培更是感慨:“这是比说教更有力的社会实践课,让孩子亲身体会祖国的壮阔美好。”
现场
江河入海,爱心永不落幕
据悉,此次 “强国复兴 童心逐梦” 研学活动,由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张苏牵头发起,镇江市民族促进会、西藏高原红石榴镇江示范基地、南昆仑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参与,得到镇江爱心人士与志愿者大力支持。
“在青藏高原工作十年,我从未忘记那里的孩子。” 张苏坦言,只要有机会有能力,研学活动就会一直做下去,“哪怕每次只有一人因此改变人生,这份努力就值得”。
江河终入海,雪山永屹立。这场跨越 4000 公里的 “雪山与江河对话”,不是终点,而是汉藏情谊绵延、藏区孩子逐梦前行的新起点。
通讯员 曹伦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