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依法守护“江南曲韵”常州、无锡协同立法共促锡剧传承发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1 17:34:00

2025年10月21日上午,《常州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新闻发布会在常州市行政中心举行。发布会分别就条例的制定过程、特色亮点、立法背景及后续实施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答。

据介绍,《常州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是常州市取得立法权以来的首个协同立法项目,与无锡市同步推进并完成,采用了“小快灵”的立法形式,共二十八条。条例旨在通过明确各方职责、加强资源保护、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传承传播与创新,构建系统性的锡剧保护传承制度体系。

本次条例开创性地以协同立法方式推进区域协同保护,明确常州市与无锡市在艺术展演、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设立每年6月7日为“锡剧日”,并设立市锡剧保护传承基金,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强化锡剧资源保护,推进锡剧院团建设与改革,激发院团活力,并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等等。

常州市将在今年持续推动“锡剧进校园”常态化、制度化,支持锡剧传播与创新发展,鼓励跨界融合,拓展“锡剧+”应用场景。

据悉,制定该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保护力度的必然要求,旨在切实解决锡剧艺术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并通过法治方式提升常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据了解,常州、无锡两市已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将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统一保护标准等方式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在具体领域,将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联合打造艺术精品、共同开拓演出市场、协同开展资源普查与学术研究,并联合进行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旨在形成“1+1>2”的合力,为锡剧注入新活力。

面对锡剧人才培养问题,常州在“订单式”校企合作、“师带徒”模式、锡剧进校园等方面的已有实践。条例实施后,人才培养将进入体系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后续将依据条例要求,系统制定并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校团合作与教育普及,并充分利用协同立法优势,与无锡实现资源互通和品牌共建,从根本上解决后继乏人等问题。

《常州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已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于2025年9月30日批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常州市锡剧保护传承工作迈入了全新的法治化、协同化、系统化轨道,为这一江南文化瑰宝的永续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张春艳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