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一张网”显神通 ,52分钟救回乡村心梗老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1 17:11:00
“真是没想到,在村里卫生室就能查出这么凶险的病,还能这么快送到大医院得救!”近日,高邮市临泽镇周巷村71岁的周大爷康复出院,说起一周前那场生死劫,他和家人仍心有余悸,更对当地的“心电一张网”充满感激。正是这张看不见的“网”,用52分钟打通了从村卫生室到市人民医院的“生命通道”,把他从急性心梗的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市里医生“远程把脉” ,1分钟识破凶险
当天上午,周大爷在已经胸痛一周的情况下,突然心慌得厉害,浑身冒冷汗,连站都站不稳,家人赶紧扶着他往村里的卫生室跑。接诊的张医生一看老人的模样,心里咯噔一下:“脸色白得像纸,手紧紧捂着胸口,汗把衣服都浸湿了,这肯定是急症!”
换作以前,村里卫生室没专门的诊断设备,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急着往市人民医院送,可路上要花不少时间,风险谁也说不准。但这一次,张医生没慌——他迅速拿出新配的心电图机,给周大爷接上电极。短短1分钟后,老人的心电图结果就通过一个叫“高邮市心电一张网”的平台,实时传到了高邮市人民医院的心电诊断中心。
“叮!有新的诊断任务!”高邮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的电脑突然弹出提示。值班医生点开一看,屏幕上的心电图让他瞬间绷紧了神经:这是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典型表现!“这种心梗最危险,心脏的大血管堵了,心肌细胞每分钟都在坏死,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医生一边赶紧核对手里的报告,一边拨通了村卫生室的电话,追问老人的血压情况。得知血压已经明显下降,他立刻把消息发到了全市的“心电一张网”工作群里。高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正章看到消息后,马上指导村卫生室先做好应急处理,同时安排医院的120救护车火速出发。
救护车变身“移动监护室” ,病人未至信息已达
“大爷别慌,已经确诊了,先吃点药稳住,救护车马上就到!”挂了市人民医院医生的电话,张医生赶紧给周大爷喂了抗凝药,时刻盯着他的血压和心跳。没过多久,远处就传来了救护车的警笛声。
这趟来的救护车可不一般,里面各种急救设备一应俱全,就像一个“移动的监护室”。随车的急救医生一上车就通过系统看完了周大爷的所有病情,还一路跟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医生保持通话:“患者目前血压80/50,意识清楚,正在吸氧……”
而在市人民医院这边,胸痛中心的医生早就根据“心电一张网”传过来的信息,制定好了救治方案,连检查的流程都提前安排妥当了。“患者还没到,我们就知道该怎么治了,这样才能不浪费一秒钟。”胸痛中心的医生说。
52分钟跑完“救命路” ,支架撑开生命通道
当救护车稳稳停在高邮市人民医院急诊楼门口时,距离周大爷在村卫生室做完心电图,刚好过去52分钟。急诊医生立刻给老人做了进一步检查,心肌酶谱的结果印证了心梗的判断。跟家属说明情况后,老人很快被收入进了病房。
病情稍微稳定后,医生给周大爷做了冠脉造影,发现他心脏最关键的前降支血管开口处堵了90%!“幸好来得及时,再晚一点心肌就救不回来了。”介入团队的医生迅速用导丝打通血管,再用球囊扩张,最后植入一枚支架。当血管重新通开的那一刻,周大爷明显感觉胸口不疼了,呼吸也顺畅了。
“一张网”连起城乡,偏远地区也有“救命神器”
周大爷的经历,不是偶然。这几年,高邮市搭建的“心电一张网”,把全市的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和市人民医院连了起来。基层卫生室有了心电图机,拍出来的报告能实时传到市里,让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远程“把脉”;一旦确诊急症,120和医院能提前做好准备,让患者从村里到医院,全程“无缝衔接”。
“以前总担心村里离市区远,看病不方便,现在有了这张‘网’,咱们农村人遇到心梗这样的急症,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及时得到好救治。”周巷村的村民们说起这张“救命网”,都忍不住点赞。
如今,这张“心电一张网”已经成了高邮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神”。它不仅是一根传递数据的网线,更是一条连接生命的纽带,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真正走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为更多像周大爷这样的村民,筑起了一道快速、安全的生命防线。
通讯员 俞路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