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视频|一群年轻人带着感情拍出家乡“文化大片”,解密《非遗里的真州》流量密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1 17:42:00

特色糕点

近一段时间以来,《非遗里的真州》在扬州朋友圈热传。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0月21日采访获悉,该视频由仪征市真州镇推出,首期作品《萧美人糕:从清代茶食雅集到现代餐桌》便广受关注。记者采访发现,这一文化传播现象的背后,是该镇工作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心守护与创新传承。

备受关注

真州镇系仪征市城关镇,2022年被列入扬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古城)名单。大街小巷,流动文化血脉;市井阡陌,升腾人间烟火。省级非遗萧美人糕制作技艺、真州金画,扬州市级非遗真州石绘、绒线钩织技艺,仪征市级非遗真州乔片制作技艺、金缮技艺……洋洋大观,影响深远。据统计,该镇共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省级非遗2项,扬州市级非遗10项,在仪征乡镇中非遗项目排名首位。

据介绍,真州镇大市、白沙、西园等社区,近年来分别成立了“王顺霞非遗工作室”、“真州石绘非遗工作室”、“真州金画非遗工作室”等特色平台,旨在通过系统化保护和活态化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层焕发新活力。该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周梅君介绍,“我们这里都是90后、00后工作人员,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真州非遗。”

石雕艺术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该镇启动《非遗里的真州》系列视频拍摄项目。胡志一是一名“90后”,大学时主修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名影像爱好者,对于本次拍摄,她提出纪实+情感强表达同时兼具电影美学的风格,“拍摄作品时,我觉得最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带着感情的作品才是最好的。”

一部高质量非遗宣传视频的诞生,需要团队力量。有人负责拍摄,有人承担采访,有人负责后期剪辑。一个拍摄主题往往从最初创意文案的确立到最后的成片输出,平均要历经半个月。为增强视觉表现力,胡志一还身着汉服,担任出镜主持人。“素材从相机导入硬盘后需要逐帧筛选和标记,由于拍摄量大,我们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团队成员龚宇辰说。

据悉,从今年3月起,《非遗里的真州》创作团队从萧美人糕的精工巧思,到非遗绒线钩织的生活哲学,再到真州金画和真州石绘里的绘画艺术,用镜头记录下这些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真州镇党委宣传委员周煜介绍,通过系列短视频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与真州传统文化产生心灵共鸣,从而了解、热爱并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团队持续努力的方向。

戏曲课堂

记者注意到,《非遗里的真州》第一期《萧美人糕:从清代茶食雅集到现代餐桌》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将省级非遗“萧美人糕”的百年传承与现代创新娓娓道来;《非遗里的真州》第二期《热爱》,见证了扬剧非遗传承人台前幕后的炽热情怀;《非遗里的真州》第三期《真州石绘 石韵丹青》以独特的影像美学,捕捉石上作画的精微技艺与自然意趣。这些作品采用快节奏叙事,注重现代化视觉表达,既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时代生命力,也让真州这张文化名片在数字时代持续焕发光彩。

周煜表示,正是这份扎根乡土、守护记忆的赤子之心,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我们会用镜头持续记录真州镇辖区内的非遗项目。未来,这些作品还将通过非遗主题市集、数字大屏滚动展播等形式走进村和社区,推动非遗传承。”

通讯员 赵磊 真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