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盐城射阳新坍镇千亩冬桃甜蜜“出圈”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2 22:31:00

深秋的鹤乡大地,晨雾如纱。走进射阳县新坍镇的千亩桃园里,冬桃挂霜,清香弥漫。三十余名采摘工穿梭林间动作娴熟地将白里透红的果实轻放入筐。仓库旁来自县城、外地的收购商络绎不绝正忙着将冬桃装车发运。

一株看似普通的冬桃,何以成为新坍镇农业产业振兴支点?其背后,是一场顺应天时、依托地利、凝聚人和的深刻变革,更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天时——错峰上市的“时间密码”

常言道,天时,是事物自身固有特性契合发展之势,此为成功之要。新坍冬桃作为桃类晚熟品种,便深谙此道,以独特的生长节奏,在水果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

当普通桃子在盛夏陆续退市,新坍冬桃方才迎来它的成熟时节。技术员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冬桃与普通桃子一样在春季开花坐果。然而,当果实长到樱桃大小时,便会暂停生长,进入“休眠期”,直至八九月份再次膨大,十月果实成熟。

长达200余天的生长周期,赋予了新坍冬桃两大显著优势。一方面,充分积累糖分,口感更加甜美;另一方面,巧妙避开夏季桃类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待到秋季,当其他鲜桃纷纷下市,市场几乎呈现空白状态时,成功占据市场高地。

“水果市场最珍贵的就是时间差。”专程从上海赶来采购的水果经销商李老板坦言:“当不同品种的同类水果同期上市时,消费者拥有充分的选择空间;而当某一品种独占市场窗口期时,消费者则只能接受当前供应。”

凭借错峰上市的优势和出色的口感,新坍冬桃以每斤5元的批发价,赢得江浙沪高端市场的青睐,成为秋季水果篮里的“新贵”。

地利——全链条守护的“品质革命”

漫步桃园,树叶掩映下,每颗冬桃都套着红色专用果袋,仿佛穿上了一件“防护服”。县新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倪路清一边轻轻解开一个果袋,一边介绍道:“从套袋到采摘前脱袋,全程隔绝病虫害与鸟类啄食,既减少农药使用又让果面光滑均匀,所以果实白嫩饱满,这也是品质保障的第一步。”

基地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采用“果袋+防虫板”双重防护模式,以物理防治替代化学农药,从源头守护冬桃的绿色生态品质。在肥料选用方面,坚持施用经过充分发酵的豆饼、鸡粪等有机肥。“虽然成本高,但种出来的桃子甜度更好,口感更佳。”倪路清说。

过硬的产品品质是打开市场的基础,而畅通无阻的销路则是产品赢得市场的关键。为助力新坍冬桃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基地制定了“线上主打精品,线下侧重批发”的差异化销售策略。线上,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将精品冬桃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线下则与各地批发商合作,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目前冬桃的日销售稳定在1万斤左右,不仅销往浙江、盐城及周边地区,还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新坍镇副镇长刘晓玲向记者介绍。

人和——多元共赢的“共富密码”

“在桃园上班,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新坍镇新集村村民路培秀一边采桃,一边说起生活的变化。对她而言,桃园不仅是风景,更是能带来稳定收入的“绿色银行”。

这一转变,源于2018年新坍镇创新推出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将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新鹏公司负责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解决农户种植技术不足、销售渠道狭窄的难题;合作社则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农户资源,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务工等方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我们与近百户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农户以土地入股获得稳定流转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到基地务工,根据工作量获得务工收入,年均增收约6000元。”新鹏公司负责人李汶宸表示,基地常年用工40人,采摘旺季增至80-100人,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农旅融合’,依托现有的千亩桃园示范基地,深入挖掘桃园的生态、文化与经济价值。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从农业生产到旅游服务的全产业链条,让冬桃产业不仅在产量上实现突破,更在品质提升与品牌塑造上实现跨越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新坍镇党委书记陈德艳对冬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信心满满。

通讯员印靖  吴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