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日销两万斤!淮安这个土产品全链条备战双十一,手工好味香飘全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7 16:00:00
![]()
7 日清晨,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的云燕粉丝厂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备战景象。晒场上,雪白的粉丝如银丝般铺满晾晒架,工人们穿梭其间,不时翻动检查,确保每一根粉丝都干透筋道;车间内,打包工人围坐成排,手指翻飞间,封装好的 “赵集粉丝” 快速装入纸箱,堆成小山的包裹贴着快递单,静待发往全国各地;最热闹的当属直播区 —— 当地网络大 V “淮安婷” 举着手机,镜头对准手中透亮的粉丝:“家人们看过来!咱们这手工红薯粉丝,煮不烂、有嚼劲,双十一囤货正合适!” 身后的电子屏上,新订单提示不断跳动,评论区里 “要两斤”“回购多次” 的留言刷屏。
![]()
“每年深秋到年底本就是销售旺季,加上双十一临近,现在厂里从晾晒、生产到打包、直播,全环节都在满负荷运转。” 云燕粉丝厂董事长季翠平笑着掀开原料筐,露出饱满的本地红薯,“我们做‘赵集粉丝’快 20 年了,一直坚持传统手工工艺,选料、制浆、漏粉、晾晒,每一步都不敢含糊。就靠这口正宗口感,常年供往上海、浙江,每天稳定卖 2 万斤。为了应对双十一订单高峰,我们提前加了晾晒架,工人分成两班倒,连老天爷都帮忙 —— 最近秋高气爽,晒出的粉丝口感最佳!” 她指着晒场上新增的几排架子,语气里满是期待:“以前每天晒 1 万斤,现在翻了倍,就怕旺季供不上货。”
![]()
刚下直播的 “淮安婷” 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忙着和同事核对订单。“双十一预热一启动,直播间人气直接涨了一倍!以前每天大概 1000 单,现在预热期就快突破 2000 单了。” 她拿起一把粉丝对着阳光照,透亮的质感清晰可见,“网友就认‘赵集粉丝’这个牌子,很多人说‘吃惯了手工的,机器做的没这味儿’,还有人囤着过年吃。我直播时不光卖货,还会带大家看晾晒场、生产车间,让大家知道每把粉丝都藏着咱高家堰镇的手艺,大家买得更放心。”
![]()
打包车间里,工人王阿姨手上的胶带切割机 “咔嗒” 作响,身边的打包好的箱子已经摞到了腰际。“厂里招了不少附近乡亲来帮忙,我每天能打包几百单,一个月能挣好几千,还能帮着推广家乡特产,比在家闲着强多了!” 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笑意。
“赵集粉丝” 的热销,离不开当地政府的 “搭台助力”。近年来,高家堰镇把 “赵集粉丝” 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不仅帮企业对接电商平台、引进直播资源,还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特色手艺推广会,让这个老品牌渐渐走出淮安。“要是没有政府帮我们打通线上渠道,‘赵集粉丝’很难卖到全国。” 季翠平感慨道,“去年双十一,我们单天销量突破 3 万斤,今年有了直播加持,肯定能再创新高。等销量上去了,就能带动更多乡亲进厂务工,让大家都能靠这‘金粉丝’挣钱!”
![]()
随着双十一的脚步越来越近,云燕粉丝厂的备战节奏还在加快:晾晒架上的粉丝一批接一批烘干,车间里的打包声此起彼伏,直播间的吆喝声不断传来。这份带着乡土气息的手工粉丝,正通过一个个包裹,从高家堰镇的田间地头,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既承载着传统手艺的温度,也书写着特色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的生动故事。(视频来源:淮阴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高勇 淮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