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茅山红土上的 “蒲公英” 女警薛晓静,用17 年坚守书写大爱担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0 19:27:00

扬子晚报网11月10日讯(通讯员 邵臻 记者 万凌云姜天圣)在江苏丹阳茅山老区这片红色热土上,丹阳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教导员、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薛晓静,以 17 年的坚守与奉献,将忠诚担当刻进警徽,把爱心温情洒满老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法干警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曲爱民为民的动人赞歌。

脱下军装换警服 红土初心铸忠诚

1980 年出生的薛晓静,有着 10 年军旅生涯。2008 年 12 月,她转业回到家乡丹阳,脱下军装穿上警服,成为延陵派出所当时唯一的女民警。初到偏远落后的老区,薛晓静曾心生落差,但贺甲战斗遗址的探访让她深受触动:“革命先烈在此流血牺牲,军人出身的我更应在这片红土地续写奉献!”

现场

现场

怀揣着这份赤诚,薛晓静从零开始钻研户籍业务。她捧着法规汇编逐字研读,跟着老民警积累经验,一年后便成长为业务骨干。十多年来,她将为民初心融入每一次业务办理、每一次入户走访,累计办理各类户籍业务 10 万余件,上门服务千余次,解决疑难户口 80 余起。

行宫村外来婚嫁妇女苏大姐因原户籍注销多年,一直没有身份证,生活多有不便。薛晓静得知后,主动联系云南当地派出所,多次协调沟通,梳理材料清单并实时指导,最终在 2022 年底帮助苏大姐拿到了户口本与身份证。“要不是您,我儿子连媳妇都难找!” 苏大姐的感激之情,正是薛晓静 “小户籍” 诠释 “大情怀” 的生动写照。

凭借这份忠诚与担当,薛晓静先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第四届江苏最美警察、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 1 次、三等功 2 次。

播撒爱心育新苗 蒲公英下护童心

“薛阿姨,我长大后想当个厨师,做好吃的给你吃!” 四年级男孩 “小胖胖” 的一句心里话,让薛晓静倍感温暖。这个曾有校园欺凌倾向的孩子,在薛晓静的关爱下,已然蜕变成懂事开朗的少年。

现场

现场

“小胖胖” 的父母因违法犯罪在监,跟随年迈祖辈和患病哥哥生活,特殊的家庭环境让他养成了暴躁倔强的性格。薛晓静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民政部门为他申报困境儿童,将其纳入 “蒲公英之家” 关爱帮扶计划。每周六的公益课堂上,“小胖胖” 在协作中学会包容,在挑战中克服恐惧,慢慢褪去了 “小霸王” 的戾气。

这只是薛晓静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面对辖区留守、困难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健康失衡等问题,2012 年,在师父张叶宏的带领下,薛晓静牵头创建了丹阳市首家 “蒲公英之家”。十余年来,她带动全局 500 余名公安民辅警参与志愿关爱服务,累计帮扶留守、流动、困境儿童 1000 余名。

2017 年,“蒲公英之家” 升级为丹阳市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关爱模式迈向专业化、制度化。2019 年,“蒲公英少年警校” 成立,“警官宣讲团” 开展法制、反诈、禁毒等普法课堂 70 余场,惠及 4 万余名中小学生。截至 2023 年底,22 个 “蒲公英之家” 相继成立,覆盖丹阳 12 个镇区,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关爱网络。

深耕基层践使命 法治护航促和谐

2020 年 12 月,“薛晓静名警工作室” 挂牌成立,成为凝聚警心、传递爱心的新枢纽。薛晓静带动全局女警及新入警、新入党、新提干的男民警,创新推出 “蒲公英季子公益课堂”,将书法、剪纸等兴趣活动与法治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为老区孩子输送优质资源。

多年来,薛晓静始终活跃在公益策划、普法宣讲、走访润心一线,组织 “大手牵小手,警心暖童心” 系列活动 1000 余场次。她坚持将事前预防挺在前面,以 “枫桥经验” 为指引,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2025 年,她带领志愿者团队承接蒲公英 “丹星北斗” 护航行动,专注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助力辖区和谐稳定。

从户籍窗口的耐心服务到留守儿童的爱心守护,从普法课堂的谆谆教诲到基层治理的积极探索,薛晓静扎根茅山老区 17 年,将平凡小事做成向上向善的风景,将个人微光汇聚成众人公益的星河。她用忠诚与担当守护一方平安,用爱心与温情浇灌成长希望,成为老区百姓心中 “有温度、有担当” 的政法榜样。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