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诗牵百城,韵润京口!中华诗词百城牵手镇江行暨红色研学活动启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1 17:58:00

扬子晚报网11月11日讯(通讯员 朱嘉 记者 姜天圣)11月10日—13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指导,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工委会、江苏省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精品工作委员会,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江市政协文化文史委联合主办的中华诗词百城牵手・镇江行暨红色研学交流活动在镇江举行。11月11日上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刘春灏,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江建平,镇江市政协主席郭建,中共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敏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诗人、学者代表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共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敏致欢迎词,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杨鹏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刘春灏、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江建平等领导致辞,高度评价了镇江在推动诗旅融合、赓续红色血脉方面的创新实践。镇江市代表与下一站主办城市浙江省台州市代表进行交接旗仪式。

活动现场,镇江市文广旅局局长陆艳华围绕“跟着诗词游镇江”项目作专题介绍,系统展示镇江将诗词资源转化为文旅动能的探索路径。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诗意镇江》宣传片,欣赏了诗词联诵《诗满镇江》、情景表演《读镇江》等文艺节目。“诗旅融合”和“跟着诗词游镇江”研学产品推介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镇江“让诗词可感、可触、可传”的生动图景。

三千年古城文脉绵延,万首诗词浸润山河。近年来,镇江市深入挖掘镇江“一城山水半城诗”的深厚底蕴,通过“因诗而名、以诗立城、借诗塑城、兴诗促旅”的系统布局,推动诗词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新路径。

从“因诗而名”到“以诗立城”的千年积淀

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胜地。李白、王昌龄、王安石、辛弃疾等著名诗人、词人留下了众多传世名篇。 “一片冰心在玉壶”“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广为流传。在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明确创作地为镇江的诗词多达6首,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奠定了镇江“一座山水城,半部江南诗”的文化地位。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建设,将诗词文化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先后获评“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市”称号,形成“双品牌叠加”的文化赋能,建成中国楹联文化景区18家、教育基地19家、中华诗教先进单位35家,出版《诗词里的镇江地名》《跟着诗词游润州》等专业文献30余种,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诗词楹联生态网络,使“以诗立城”的理念从文化自觉升华为全民共识。

从“诗词之市”到“诗意镇江”的品牌叠加

进入新时代,市委宣传部牵头实施“诗意镇江”城市文化品牌战略,以“项目化、全民化、产业化”为路径,推动诗词从文化意象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城市品牌和资产。

启动“满眼风光 诗意镇江”主题宣传活动,实施“跟着诗词游镇江”“跟着诗词读镇江”“跟着诗词品镇江”3个系列、12项重点活动,培育一系列诗词文旅产品,推动诗词文化走进学校、家庭等场景,推出诗词表情包、主题海报、城市IP等年轻化表达载体,使古典诗词焕发时代生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诗意镇江·读城”行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符号,推出“跟着建筑读镇江”“跟着地名读镇江”“跟着老字号读镇江”“跟着诗词读镇江”“跟着名人读镇江”五大子品牌,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符号,将静态空间转化为“可读的诗集”,让诗词可读、文脉可感、诗意可触、文化可传。

今年以来,《诗意镇江》宣传片在全网传播,成功引发广泛关注,“镇江诗词”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城市诗词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打造“跟着诗词游镇江”诗旅融合的新范式

在“借诗塑城”与“兴诗促旅”的理念指导下,镇江围绕“五个一”工程,推动“跟着诗词游镇江”项目实践,有效促进诗词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产业化落地。

(一)构建一套课程体系,打造沉浸式研学闭环

镇江市文广旅局牵头,联合教育、科协、农业农村等8部门,围绕“人文、科普、农文旅”主题,从全市120余家研学旅游基地中,遴选首批35家高品质研学旅游基地,开发“跟着课本游镇江”等6个标准化研学课程,构建“课本—实地—体验”三位一体的学习链条。当学生在北固楼上吟诵“满眼风光北固楼”,重现辛弃疾的创作场景时,诗词已从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现实中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二)打造一系列沉浸场景,让诗词“活”起来

镇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金山、西津渡、北固山等景区推出《诗话北固》《遇见西津》等情景剧,通过闯关、演艺等创新形式,让游客与古人对话、与诗词共鸣。同时,积极推动“镇有诗意”“苏超×读城”等生活市集活动,将诗词融入咖啡、茶点、手作之中,让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能在“诗景合一”的惬意氛围中,感受镇江文化的温度与美好。

(三)培育一整套诗意文创,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通过发布文创产品“召集令”,成功吸引了30余家文创企业积极参与,研发推出了见山楼“半日闲”套装、无事啡诗词咖啡、“第一江山”礼盒等消费活动。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