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朋友圈点赞不足 10 个、回复没表情包就内耗?淮安小伙确诊抑郁状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7 12:00:00

扬子晚报网11月17日讯(通讯员 丁华珍 记者 朱鼎兆)“今天小陈回我信息只有‘好的’,没有符号,没有表情包,是对我有意见吗?”“我昨天发的那条朋友圈,到现在点赞人数不超过10个,是不是大家觉得内容太low?”“我给小张推荐的那部电影,他看完后告诉我还行,是不是他很不喜欢,觉得没有内涵?”……近日,淮安小伙沈先生(化名)深陷社交敏感,这给他生活工作带来极大困扰,为了寻求系统性治疗,他来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果被诊断为“抑郁状态”。

小沈告诉医生,每天回到家后,他总会复盘白天发生的一切。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微信上的一句回复,都会让他陷入无限“联想”。最近,他跟进的工作项目遇到了麻烦,恰巧一位同事更新了微信签名。他便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内心倍受煎熬。“他什么意思?是在说我吗?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内心发出三连问。他开始回顾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既往的表现全盘否定,认为自己是个“废柴”,给同事也带来了困扰,所以同事更改签名“内涵”他。陷入自我内耗、否定后,小沈对任何事情都无法调动情绪,上班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心情紧张,严重时坐立不安,伴有冒汗、头晕等不适。

为寻求系统治疗,小沈来到了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状态”。入院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相关药物抗抑郁、焦虑治疗,改善睡眠,并配合心理治疗促进病情恢复。心理治疗时,医生发现小沈认为父母在他儿时忙于工作,对他的陪伴和成长路上的指引很少,人际交往全靠自己摸索,常常无法把握分寸,这导致他变得十分“敏感”。

像这类在社交关系中有着丰富的联想力,和随时在内心奔涌着小剧场的人,我们称之为“高敏感者”。据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介绍,小沈近期工作不顺已经令他备受打击,同事更改微信签名更让他自我怀疑。医生针对小沈心中疑团逐个击破,鼓励小沈自我接纳、肯定,减少过度关注别人的举动,更多注重自我的感受。住院二十多天,小沈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病情逐渐好转。

为什么“高敏感人群”更容易抑郁?据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介绍,情绪反应强烈高敏感人群对情绪的感知极为敏锐,外界的细微刺激(如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这种情绪反应容易被放大,导致负面情绪积累,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焦虑或自我怀疑的状态,增加抑郁风险。同时,过度思考与反刍思维他们在面对压力或负面事件时,容易陷入反复琢磨、自我责备的思维循环,从而消耗心理能量,打破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影响情绪调节能力,进而增加抑郁的可能性。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