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苏”然起敬|科学报国 矢志不渝:周衡志教授讲述师昌绪院士的“材料人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10:12:00

近日,由江苏省科协指导的“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座在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长虹路445号同心公益共同体双托基地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衡志博士担任主讲,以“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院士的科研报国之路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一代科学家“科学救国、材料报国”的坚定信念与卓越贡献。

周衡志博士作为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骨干、省“双创博士”及科技智库杰出青年,结合自身在材料表面改性与先进结构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经历,讲述了师昌绪院士从战乱年代立志科学救国,到远渡重洋求学、突破重重阻碍归国,再到率领团队攻克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的感人事迹。

师昌绪出生于1918年河北徐水的一个书香门第。童年亲历“九一八”事变,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国必须强盛起来,才不受人欺侮”。1941年,他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后赴美留学,先后取得密苏里大学硕士与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毕业后,他却因美国政府的禁令无法回国,成为被明令禁止回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

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斡旋下,师昌绪终于踏上归途。他服从国家分配,前往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投身于当时我国亟须突破的高温合金研究。面对国内“既缺镍又无铬”的困境,他创造性提出发展铁基高温合金,并带队驻厂攻关,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GH30的质量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为突破美国对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技术封锁,师昌绪毅然接下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凭一张外观草图,他带领团队攻克数百个技术难题,于1966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气冷空心叶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将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推上新台阶。

周衡志在讲座中特别强调,师昌绪先生不仅以科研实力推动国家材料学科发展,更以“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的信念感召后人。他于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中写道:“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师昌绪院士“把一生献给祖国材料事业”的精神令人动容,周衡志教授的讲述也让科学家精神更加可感可学。本次活动通过重温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激励当代科研工作者与青年学子传承使命、勇担重任,在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续写辉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