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一份实用的大数据模型完成,这是一群学子在地头塘埂间奋斗数月的“成绩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18:17:00

 田间地头打拼

扬子晚报网11月24日讯(通讯员 江媛丽 记者 陈咏)在莲藕种植的田间地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手持问卷,穿行于泥泞的塘埂之间,与藕农们长谈,记录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难题。记者24日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获悉,该院“藕然天成”团队开展大规模前期调研,历时数月,走访莲藕主产区,一份实用的大数据模型近日完成。

据介绍,团队成员长时间观察病害症状,记录水肥管理细节,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汇聚成了研发工作的数据基础。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需求,驱动着团队创新研发。在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阶段,以臧昊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攻关,大家常常为了优化一个算法的准确率,连续数日沉浸在数据中。

据了解,该大数据模型集智能病害诊断、优质育苗资源对接和全天候技术指导于一体,直击传统种植中的痛点。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农户可随时上传病害照片,即时获得精准诊断结果和防治方案;通过资源整合,模型为农户搭建起可信赖的种苗采购渠道;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指导模块,能为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田间状况的莲藕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建议。这款智慧助手的诞生,标志着莲藕种植有望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为传统产业注入了全新的科技动能。

 反复优化方案

记者采访获悉,模型研发成功后,团队带着这份“智慧结晶”重返田间地头,开展接地气的技术普及行动。在藕农们的塘口边,团队成员耐心演示如何使用手机进行病害诊断,如何通过平台获取专业的种植建议。起初持观望态度的种植户们,在亲眼看到系统准确识别出困扰他们多年的病害后,一下子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个助手真能看懂病害?”“以后遇到新问题,是不是拍照就能得到答案?”面对农户们的疑问,团队成员一一解答,手把手指导操作。这种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让科技创新真正走入农户心中,为智慧农业的落地推广铺设了道路。

学院指导老师表示,从深入调研到艰苦研发再到田间推广,“藕然天成”团队完成了一次科技服务农业的完整实践。在科技与泥土的交融中,团队的实践印证了这样的道理:真正有力量的创新终究是扎根大地、服务民生的,它让农户的耕耘更有底气,让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走得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