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情暖杏乡,天山脚下写好“南通答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8 11:40:00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边疆儿女的接续奋斗,也离不开对口援疆国家战略的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援疆工作、援疆干部功不可没。”

天山脚下、伊犁河畔,在以“杏乡”著称的伊宁县,自2023年4月进疆以来,南通市第十一批援疆工作组先后布局援疆项目45个,投入资金达4.652亿元,其中超8成资金投向基层、服务民生。

“我们一直聚焦伊宁所需、发挥南通所能,推进‘援疆项目包保服务、产业促进富民兴伊、智力赋能民生提升、文化润心通伊交融、援伊铁军能力锤炼’五大行动,用心用情写好援疆‘南通答卷’,让边疆各族群众从南通援疆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伊宁县委副书记、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施张范说。

筑牢“生命线” 聚力兴产业

“蚕宝宝成功吐丝结茧了!”10月中旬,这则消息在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不胫而走,让许多平生第一次养蚕的村民振奋不已,“这是产业援疆给我们带来的新希望,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当地村民马国龙说。

这批鲜茧,是新疆天山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伊犁河谷首次工厂化、人工饲料养蚕孵化出的新成果。这家公司,是南通援疆工作组从南通招引、在伊宁县落地的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项目。

进入10月,伊宁县气温陡降,但在温亚尔镇布力开村的全自动化养殖工厂,蚕室内却始终保持恒温恒湿的环境,14万只幼蚕长势喜人。“这些蚕宝宝长到五龄期,就会被‘分包’到合作农户家中饲养,产出的蚕茧统一回购,降低农户风险。”养殖基地负责人唐仁忠说。 伊宁县的气候和资源条件适合桑蚕种植养殖,而南通是传统桑蚕大市。新疆天山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两期建设桑园及年产6000吨鲜茧的生产厂房,最终形成一体多元的丝绸综合产业链。

产业是援疆工作的“生命线”。过去,伊宁县是以水果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县,产业附加值不高。立足伊宁县的资源禀赋,南通援疆工作组聚力招项目、兴产业,以产业援疆加速聚合伊宁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两年多来,成功招引落地“天山宝宝”种桑养蚕、福斯克冷链科技、金灿麦农业等4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7.5亿元;安排援疆资金支持伊宁县举办招商专班,提升招商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2024年助力伊宁县落户36个项目,创历史新高。

园区作为招引项目落户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通援疆工作组发挥“大后方”南通发展园区经济的成功经验,对闲置的伊宁县服装园进行重新定位,投入600多万元资金完善配套功能,打造出5000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新建9间电商直播室。目前,已招引并运营契合伊宁县本土产业特色的企业20家。

拓宽“致富路” 精准惠民生

从伊宁宾馆驱车向南7公里,就是伊宁县织造园。走进园区,停放的车辆中,有许多挂着“苏F”牌照。“在这里落户的纺织企业共23家,有近20家来自南通。”南通援疆工作组的同志介绍说。

目前,园区已吸纳4000多人就业。这些工人中,有70%来自伊犁、70%是少数民族。“两个70%,揭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在促进富民增收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伊宁县委常委、副县长、南通援疆工作组副组长杨永辉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援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就是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通援疆工作组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路。

南通是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家纺是南通的优势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结合新疆的原料、人力等优势,南通援疆工作组接续奋斗,招引南通纺织企业落户伊宁县,扶持织造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群众就业的“聚宝盆”。

在园区从事坯布生产的诺纳纺织,有304台喷机、年产能3000万米,吸纳了150名员工就业,其中8成是本地人。在机器轰鸣的车间内,维族员工扎依旦正穿梭于不同的机器旁。“在这里上班3年了,收入也年年见涨,而且不拖欠工资,工作很稳定,现在的月收入已经达到1.2万元。”她开心地说,家里不仅盖了楼房,还买了车,生活过得很幸福。

民生的短板在哪里,援疆工作的关注点就到哪里,精准触达百姓关切、生活所需。为改善当地高中办学条件,南通援疆资金投入1.61亿元,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启用了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在硬件设施上成为伊犁河谷的“样板”。走进新学校、新教室,高一新生吾提库尔·吾布力卡斯木感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上‘南通学校’,享受优质教育,学习更有动力了。”

两年多来,南通援疆助力解决了当地安全饮用水源建设、老幼日间照料中心、巷道照明提升、农房抗震防灾改造等民生工程,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授鱼更“授渔” 人才“本土化”

“这次到南通学习,强烈感受到南通教育的高水平和均衡性。回到伊宁,将把此行的收获融入到每一堂课中,让本地孩子能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得到提高。”10月中旬,从南通市北城中学跟岗研修后,伊宁县五中教师苏志华说。这次研修在南通援疆工作组支持下,共有40名伊宁县骨干教师走进南通中小学,和本地老师一起备课研讨,收获颇丰。

南通基础教育发达,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名师名校荟萃。教育援疆是南通做好对口支援、深化两地情谊的重要纽带。如今,伊宁县基础教育领域,处处可见“南通印记”——高中各年级均设立“南通班”及对照班,由南通援疆教师和本地优秀年轻教师搭档教学;通过“1+2青蓝结对”模式,援疆教师帮带30多名青年教师成为伊犁州级以上教学骨干……今年,伊宁县共20名学生考入985高校,其中15人出自“南通班”,高考重点本科率及“双一流”以上高校录取人数逐年上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疆既要为当地送去真金白银的物质援助,更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两年多来,南通援疆着眼长远,坚持打造“通师伊情”“通医在伊”“通智伊才”等智力援疆名片,努力将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人才“本土化”,助力边疆地区振兴。

迄今为止,南通援疆已为伊宁县医疗系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4项;联合南通大学医学院开设同等学力伊宁县硕士学位研究生培训课程,32名在职医生就读,进一步提升本地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

此外,南通援疆工作组还创建“南通—伊宁理论宣讲中心”,将6名南通国家级省级理论名师资源引入伊宁,辅导本地理论宣讲骨干640余人次;南通体校赴伊宁储备运动后备人才40名,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选拔U7—U15足球苗子35人。

天山脚下,江海情深。南通和伊宁以援疆为纽带,连结起跨越万里的合作之桥、友谊之桥。在这座“桥”上,两地正联袂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奔向共富路的山海情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