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视频|童书写作 阅见未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2 21:02:00

在南京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 “世界文学之都”,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深耕创作沃土,为小读者源源不断输送着温暖且充满力量的成长故事。

11月2日,南京市作家协会“他们在南京写作”与鼓楼区图书馆“秋收阅读季”联动,在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童书写作 阅见未来——南京儿童文学作家交流分享会”活动,受邀而来的韩青辰、刷刷、赵菱、巩孺萍、张晓玲等5位本土儿童文学创作者,与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创作初心与感悟,从多元视角陪伴孩子们读懂 “成长” 的真谛。

活动现场读者积极参与互动

以责任书写守护成长

儿童文学创作者中,身着警服的韩青辰身份是特殊的。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的队伍,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的30年间,韩青辰见证无数无私奉献的民警,但也在走访监狱、看守所与少年法庭时,目睹过很多失去自由的青少年违法者。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在本该灿烂的年纪却走入了灰暗地带?”追问之下,韩青辰发现,一个人如果童年的困境得不到疏解,很容易误入歧途。 这份深切的体悟也成为她深耕儿童文学的动力,“如果违法犯罪少一点,我们警察的流血、牺牲是不是也会少一点。”这也成为韩青辰最真切的希冀。韩青辰一边创作公安文学,一边坚持儿童文学的创作,用笔记录下英雄警察的忠诚与担当,也书写少年成长中的困惑与希望。她的作品将真实事件化作温暖而有力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选择、懂得敬畏、理解责任,充满了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图为活动现场

热爱照亮成长之路

“童年的温暖与遗憾,都是创作的源泉。” 深受小读者喜爱的作家刷刷,曾是一名插画师,在朋友鼓励下踏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谈及创作初衷,她用 “怀念、感恩、遗憾” 进行了概括:怀念调皮却被温柔以待的童年,感恩包容自己的老师与支持阅读的父亲 —— 父亲曾用衬衫纸板细心修复一本卷边的样书,遗憾的是,这本书出借后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手中。多部作品的多元转化,也让刷刷由衷感到高兴,”让文学延伸到更多艺术领域,希望成长的故事能够影响更多孩子。

13岁便开始发表作品的赵菱,与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分享了她的创作之路。在爱阅读的母亲影响下,赵菱不仅从小博览群书,还梦想成为一个作家,“妈妈让我把作家梦埋在心底,用努力让它生根发芽。” 赵菱说,她的成长与成功始终离不开母亲的陪伴与指引,母亲既鼓励她追逐理想,也告诉她 “即便未实现,理想也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多年来还会以第一读者的身份为她的作品提建议,赵菱以自身经历证明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图为活动现场

从孩子的眼睛里看世界

从2000年开始创作儿童诗,巩孺萍在这条有点小众的创作之路上一直愉悦前行,“可能同行的人有点少,但不要怕,因为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在巩孺萍看来,热情奔放的个性使得自己能够快速抓住生活的闪光点,也更适合诗歌写作。短小的诗歌中,巩孺萍常常揉进生活的哲理,比如《蜉蝣》:一只小蜉蝣,不吃也不喝。它的伤心事,谁也不愿说。早上才出生,午后就不能活。可怜的小蜉蝣,因为生命短,你才要快乐,以浅白语言传递生命的积极意义。

身为编辑的张晓玲,在接触大量作品的过程中萌发创作念头。近年来的作品更加聚焦当代儿童生活状态,坚持以孩子的视角表达心声,两个女儿则成为她最鲜活的灵感来源。“从孩子的眼睛里看世界,才能写出真正贴近他们心灵的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视频|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