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大营村:党建引领聚合力,善治兴业惠民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4 18:19:00

近日,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大营村成功入选“2025 - 2026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名单”。该村依托党建引领的 “红色引擎”,驱动阵地服务升级、民生服务提质、经济发展增效,让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党建聚力建阵地 多元服务润民心

围绕“建强服务阵地、满足群众需求”的目标,大营村打造多样化服务站点及共享空间,让阵地成为传递党的温暖的“窗口”,润泽银龄生活。围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系统推进适老改造、健康守护等七大核心举措。完成37.53公里村道硬化,实现“户户通”,安装816盏智能感应路灯,加装158部电梯报警铃并升级无障碍通道,构建“15分钟无障碍生活圈”。依托卫生室与护理站建立“1 + 2 + N”健康服务体系,创新“中医 + 康养”模式,年均服务超2000人次。

拓展分类服务,通过政企合作开发适老岗位,助力200余名低龄健康长者再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联合卫生院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体检,为老年人提供中医理疗咨询。更新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增设储物柜、安装防护软包、设计主题文化墙,打造安全温馨的活动空间,传播文明新风。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端午包粽”“重阳敬老”“中秋团圆”及广场舞比赛活动,以务实服务传递党组织暖意。依托阵地定期组织送戏下乡、免费义诊、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及时收集困境儿童小心愿,汇聚多方力量开展圆梦活动。

党建赋能强治理 联动服务提质效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构建“党组织牵头、多方联动、党员带头”的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构建治理新范式。组建“银发网格员”队伍,24名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的老党员活跃在矛盾调解、巡查走访、志愿宣传一线。通过“党建 + 微网格”模式,将原有11个网格细分为43个微网格,由微网格员化身“移动服务站”,实现民生需求“发现、响应、解决”闭环管理。打通服务新路径。建立“群众点单、网格接单、社区办单”服务模式,让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

另外,每季度召开 “邻聚里”“圆桌”“庭院”系列主题议事会,广泛倾听居民心声、凝聚共识合力,精准破解鹭岛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少、空间小、功能弱等问题。如今,居家养老中心已完成扩容升级,面积从原来的290 m²拓展至 643 m²,服务承载能力与品质同步提升。凝聚共治新合力。深化“警物网融合”治理机制,联合派出所、小区物业、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推动“联办联结”服务模式,破解小区停车难、环境差等10余项管理难题,实现居民诉求“一键反馈、及时响应、限时办结”。

党建领航办实事 多措并举解民忧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处。头雁领航促增收。立足片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实际,党总支书记带头领办“泵站和涵闸维护及管理”增收项目及3个经营性项目,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5万元。积极助力本土农业企业拓展市场,先后支持马鞍街道尖山米厂、南京骏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畅通销售渠道,销售大米近1.2万斤,促进地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以强带弱共发展。大营村对照街道“强村带弱村”实施方案,发挥强村牵引效应,牵头玉王村开展民生合办,打造“强村出资金 + 弱村出人力 + 共监管”共建模式,协调资金扶持玉王村用于基础设施完善与环境提升项目。下一步,双方将锚定发展、深化合作,推动从“民生帮扶”向“产业共建”延伸,为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注入党建动能。专项资金惠民生。严格把控“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精准立项。统筹资金完成全村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养护、安全环保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8个项目,让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双满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史传艳 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