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非遗技艺”赋能“再就业”,文化传承照亮民生幸福路
来源: 常州日报
2025-11-14 17:54:00
当传统技艺的温度融入社区公益的暖流,一场以非遗赋能、以义卖传情、以善举反哺的民生实践,正在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竹林社区非遗文化交流基地编织温暖画卷。今年7月起,竹林社区携手常州市恩德公益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手心相连,三代同乐”非遗宋锦赋能再就业公益项目,以“技艺传承+就业帮扶+公益慈善”的服务闭环,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也为更多人点亮了生活新希望。
匠心传习:
以宋锦技艺为笔,绘就再就业新路径
“以前总觉得非遗离自己很远,没想到现在能靠这门手艺撑起生活并重新找到价值。”近日,刚完成一件宋锦发饰制作的残疾人邱锦玉,脸上满是成就感。该项目自启动以来,精准聚焦待业宝妈、失业人群、残疾人等重点群体,通过“线上招募+线下培训”的方式,吸引了数十名志愿者参与宋锦手工制作免费培训。
非遗宋锦讲师虞佳燕每周一上午到竹林社区三楼文化交流中心,通过“理论+实操”双轨课程,从宋锦“通经断纬”的核心技艺,到缠针、盘金等12种基础针法开展系统培训。针对零基础学员,采用“一对一指导+小组互助”模式,手把手纠正针法、调整力度,不少学员从“连针线都拿不稳”,成长为能独立完成发夹、杯垫等小件作品的“熟手”。目前,已有2人通过项目推荐,获得了非遗手工坊订单,每件成品根据难易程度补贴0.5—2元的手工费,真正实现“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锦绣出圈:
社区义卖搭桥梁,非遗走进寻常生活
做好的宋锦成品,就由志愿者摆放在社区展示架上进行义卖。这些精美的物件,吸引了众多居民和共建单位的参观和购买。“这些宋锦挂件太精致了,不仅好看还很有意义,必须支持!”居民王阿姨一次性选购了3件作品;周边企业不少年轻人则被宋锦纹样的耳环、吊坠吸引,拍照发圈后带动朋友前来选购。
为让非遗成果“走出工作室、走进生活里”,社区还组织义卖走进竹林壹号小区、融入梅亭佳园楼道文化建设、嵌入天宁移动服务厅、带入竹林壹号幼儿园,通过“家门口的非遗义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再就业成果搭建了展示与转化的平台,让非遗真正走进居民日常生活。
善暖人心:
义卖收益反哺公益,续写民生服务新篇章
截至目前,社区已通过爱心义卖筹集资金5313元,超100余人次参与。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为竹林社区开通专属公益捐赠二维码,所有义卖善款统一进入基金会账户,实行专户管理,精准用于社区开展线下老年乐龄活动、帮扶慰问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温暖。
10月21日,竹林社区携手武阳文化启动“竹林首届非遗文化展”,社区将持续运营该模式,构建起集创作、展示、研学和传承于一体的非遗网红基地,不仅活化传统文化,更切实推动银发经济、助老服务,让关爱从手心传递到心间。
从一针一线的手工制作,到热热闹闹的社区义卖,再到温暖贴心的公益反哺,竹林社区非遗宋锦赋能再就业项目构建了“手工制作—爱心义卖—筹集善款—服务老人—就业赋能”的可持续公益闭环,串联起匠心、爱心与民心,为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注入了独特的非遗温度。未来,竹林社区将持续引入更多非遗文化资源,携手更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以文化力量持续滋养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