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青春接力续华章!“风起芦荡燃薪火”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走进苏州工学院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7 21:47:0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月27日下午,“风起芦荡燃薪火”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暨“虞燕送理”进校园活动在苏州工学院慎行楼乐之厅成功举办。近300名师生来到活动现场,通过主题宣讲、艺术展演、情景党课等多元形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文化盛宴。 

 

 

红色基因润校园,薪火相传启新篇

苏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峰


“新时代青年要赓续红色血脉,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革命精神成为青春最鲜亮的底色。”苏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携手,将红色场馆的“大课堂”与高校思政的“小课堂”深度融合,既是苏州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学校深化“三全育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举措。希望同学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信仰,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邱蘋

“传承沙家浜的革命精神,既是使命担当,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邱蘋表示,近年来,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与苏州工学院不断加强在思政课的开发、实践、创新上的合作与交流。去年,双方共同开发的《重温芦荡烽火》沉浸式思政课程,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国家级“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充分彰显了红色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未来,纪念馆将继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推动馆校育人深度融合,为同学们打造更多元化、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她寄语青年学子,要以芦荡火种点燃信仰之光,用革命情谊浇灌初心沃土,让“沙家浜的故事”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多维演绎见初心,艺术赋能铸信仰

活动中,红色历史通过艺术化表达焕发新活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陈旭超带来《记得那束光》主题宣讲,聚焦任天石从提灯行医到举火革命的信仰蜕变,锈迹斑斑的手电筒影像投射出“医者仁心”与“革命者赤诚”的双重光辉。沙家浜阿庆嫂艺术团用方言唱响红歌,再现军民同心抗敌的壮阔场景,《老天是龙头》的歌声里跃动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革命浪漫主义。《东进决策》情景剧再现新四军战略抉择的历史瞬间,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诗歌朗诵《追怀李建模烈士》以声传情,微党课《中国红 信仰红》以理润心,沙家浜芦荻戏剧社演绎的《十八棵青松》更是将红色经典《沙家浜》中新四军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展现得淋漓尽致。艺术与历史的交响中,红色记忆从展柜走向舞台,在青年学子心中烙下炽热的信仰印记。 

 

 

科技赋能新体验,书香浸润育新人

活动创新融入科技与文化互动元素。苏州工学院师生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大合唱,激荡起全场的爱国热情。活动现场还呈现了纪念馆即将推出的沉浸式VR全感剧《长征·四渡赤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红色教育“活”起来。《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岁月峥嵘—常熟百位革命人物事迹选编》等书籍的呈现,以红色经典滋养青年精神世界。 

 

 

思政教育新范式,馆校协同谱华章

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既是对抗战精神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洗礼。苏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卫卿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构建‘行走的思政课’育人体系,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扎根。”

据悉,今年6月起,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将赓续“风起芦荡燃薪火”大思政课品牌,陆续走进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常熟市中学等7所学校,通过红色故事宣讲、情景剧互动体验等生动形式,以“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