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烦心事”到“心头暖”,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绘就“老有颐养”的温暖画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4 15:49:00
在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关注:村里1685名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42%,老龄化问题突出。面对“银发浪潮”的挑战,康博村作为苏州市人大社会发展观察点,在基层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充满温情的农村养老新路子。
精准把脉:把老年人的烦心事当成心头事
走进康博村,老人们常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是有些事还不太方便。”这些“不太方便”的事,正是观察点重点关注的民生课题。
通过深入调研,康博村系统梳理出当前面临的诸多养老难题——独居老人照料难、看病配药不方便、居住安全有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村里不仅建立了详细的“老年需求台账”,更将这些问题转化为一项项暖心举措。
为全面提升老年村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全村427户村民统一入住康博苑小区,落实专人负责、封闭管理;村集体统一聘用物业公司,定期为独居、空巢、重残等特殊老年家庭开展“水电煤气”安全体检,一旦发现老化线路、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到位,筑牢安全底线。
为使老年村民畅享便利生活,村域内健康小游园、文体广场等公共场所100%完成适老化改造,小区道路及康博公园“亮化工程”将路灯直接通到村民家门口,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坐着轮椅也可畅达村内每一个角落。
为让老年人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康博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年配备2名医师坐诊;面向全村慢性病老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集体贴心为其购买健康管理综合包;定期邀请苏大附一院等专家来村义诊。通过“村医+家医+名医”三级服务网络,让700多位老人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医。
代表在身边:民生实事一件件落地见效
“高书记人好又实在,总惦记着我们老人家的难处。”村民老林说的高书记,正是身兼双重使命的苏州市人大代表、康博村党委书记高晓东。作为扎根基层的“贴心人”,他始终深入践行“问需于民”理念,依托观察点上的人大代表工作站等阵地倾听民声,将村民的“心愿单”变成“履职清单”,转化为每年的村级10项民生实事,逐一落实。
在康博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一间挂着小黑板的“百姓茶馆”,是高晓东收集民情的“情报站”。每天清早,老人们在氤氲的茶香里“闲话家常”,一有意见建议,就写在黑板上,待村委收集汇总后研究解决,并将落实情况及时答复在上面。“公厕内设施老旧严重,老年人使用有风险”“小游园内一处健身设施需要维修加固”……每年村里十大实事工程中,就有不少“金点子”来源于茶馆的小黑板上。
针对村民反映的养老方面的难题,在高晓东的带领下,康博村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投入70余万元升级的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让老人们既能吃饭理发、观影娱乐,又能就近就医配药;实施的天然气改造工程,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用气安全;在空闲场地增设60多个停车位,解决村民子女回家“停车难”问题,收获村民满满好评。
村企共建:让银发生活更加从容、更有保障
除了人大代表的身份,高晓东作为波司登集团执行董事、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充分发挥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与康博村联合打造“村企共建”养老模式。据了解,康博村自1998年起就设立了“德康养老金”,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近1800万元,覆盖全村60岁以上老人,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延伸养老服务,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月上门服务,包括健康监测、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解决高龄老人“最后一公里”照护难题。
“现在生活好了,但家里四代同堂住得挤,老人养老咋解决?”村民顾雪良的一句心里话,让高晓东记在了心上。为此,他立即依托观察点开展专题调研,统筹多方资源,目前投资超1.5亿元的康博山庄老年公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未来将提供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没想到随口一句话,高书记这么放在心上!”顾雪良感慨道。从企业家到村书记、从倾听民声到落地见效,高晓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观察点不是‘二传手’,而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变压器’。”高晓东说。在他的带领下,康博村正绘就“老有颐养”的温暖画卷。
从民声到民生,从调研到落实,康博村作为苏州市人大社会发展观察点,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在这里,养老服务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力量。
通讯员 杨曼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