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铁五线试点“地铁+骑行”!骑行族点赞便捷,普通乘客忧“人车争空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7 21:24:00
“地铁能‘载’自行车了,跨区骑行终于方便了!”近日,苏州地铁发布“地铁+骑行”服务试点公告,明确2025年12月1日起,苏州地铁3、5、6、8、11号线将试点允许非高峰时段携带自行车进站,目前预约通道已开启。这一创新举措既让骑行爱好者欢呼雀跃,也引发了部分普通乘客的顾虑:是“人车同行”,还是“人车争空间”?
![]()
骑行族通过地铁绿色通道进站
五条全自动线路联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运行
记者从苏州地铁官方客服处获悉,此次试点为期三个月,覆盖的五条线路均为全自动运行线路,串联起太湖、金鸡湖、天平山等苏州热门骑行地,以及苏州高新区狮山片区、工业园区湖东板块等居民密集区和交通枢纽。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市民需提前至少1天通过电话预约,仅限单座、纯人力驱动的两轮自行车进站,车辆轮径不超过28英寸、总长不超过180cm。进站时,乘客凭预约凭证可领取固定车架,用于乘车时规范停放。“使用时段上,非工作日全天开放,工作日非高峰时段运行,该费用为携车进站专项费用,单次收费25元,且实行单程计费,当天返程需重新预约缴费。”
骑行族感叹“省心”,盼推优惠套餐降
成本预约通道开启后,不少骑行爱好者第一时间完成登记。“以前从新区去阳澄湖骑行,光赶路就要1个多小时,试点启动后,地铁20分钟就能直达,下车就能骑,太省心了!”市民王女士已和骑行社团的伙伴们预约了首批体验名额,计划打卡3条新路线。她坦言,过去跨区骑行要顾虑体力和路线安全,现在有了地铁接驳,可探索的骑行范围大幅扩大。
市民李先生一家都是骑行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过去全家跨区骑行需穿越多条交通要道,老人出行的安全性让他十分担忧。“现在能通过地铁直达骑行起点,不仅节省时间,还降低了路面交通风险,特别适合家庭骑行活动。”
不过,部分高频骑行者也提出了担忧,王女士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月跨区骑行4次以上,费用就超过100元,长期下来成本偏高。”她表示,希望运营方能推出次卡、月卡等优惠套餐,进一步降低高频用户的出行成本。
乘客顾虑“人车同乘”,运营方回应:会兼顾双方需求
![]()
骑行族携带自行车坐地铁
与骑行爱好者的热切期待不同,部分普通乘客对“地铁+骑行”试点多了几分顾虑。“车厢里加了自行车,通行通道肯定会变窄,上下车很容易耽误通勤。”每天依赖地铁出行的张女士坦言,即便非高峰时段,原本不算宽松的车厢空间再叠加自行车占用空间,车厢可能会更拥挤。
还有乘客关注细节隐患:“骑行回来的车子难免沾泥带灰,放在车厢里容易弄脏地面和座椅,后续清洁能跟得上吗?”“地铁行驶中要是自行车没放稳倾倒,或者车把手撞到老人、小孩可就麻烦了。”
“会兼顾骑行者和普通乘客的需求。”针对市民的担忧,苏州地铁见习团委副书记钟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使用预约机制,目的是控制非高峰时段携车乘客数量、从而避免影响正常运营,若同一时段多人预约,还会引导大家分批乘车。“车辆仅允许非高峰时段放在列车首尾车厢,全程不占用通行通道,站台工作人员还会协助规范固定,不影响其他乘客上下车。”
卫生和安全保障方面,钟慧琳介绍,进站时工作人员会先核查自行车清洁度,泥污较多的车辆必须清洁后才能进站乘车。同时,运营方会为携车乘客发放停车架固定车辆,还专门加强了工作人员培训,重点提升安检、引导和应急处置能力。
“服务落地需要磨合,关键是各方换位思考”
记者了解到,苏州的骑行网络已日趋完善,目前已建成太湖科学城绿道、苏州太湖1号公路等特色线路,总里程超500公里。此次试点的五条线路,不仅串联起12个热门骑行地,更实现了与城市骑行网络的精准对接。
“选择这几条线路试点,既考虑了日常客流的平缓度,也看重线路与骑行资源的衔接度。”钟慧琳表示,希望通过“地铁+骑行”的组合模式,为市民搭建起绿色出行的“便民桥”,让跨区骑行不用绕路、不用费劲儿,每一趟骑行之旅都更省心、更顺畅。
“任何新服务的落地都需要磨合过程,关键是各方换位思考。”经常乘坐地铁8号线的市民陈先生表示,他虽不是骑行爱好者,但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则,运营方把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不影响他人出行,“这种绿色方式就值得支持。”
目前,各方磨合已悄然启动。在苏州地铁3号线狮山路站,记者走访发现,不少骑行爱好者带着“爱车”前来咨询预约流程,部分市民与骑行者交流中也表达了理解与支持。“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让‘轨道+骑行’真正成为便民、安全、共赢的绿色出行选择。”钟慧琳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孙汉仑
视频:孙汉仑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