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他们的每天两万步,守护无锡的“出海”之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4 07:23:00

入伏之后的无锡,早早的,天就开始热起来。

7月23日上午7点45分,作为铁路无锡西站调车长的杨恒已经和同事们一起在站点集中,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无锡发往中亚、中欧方向的大宗货物大量从无锡西站装车、编组,通过接续车流异地集结编成中欧班列或采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编成国际班列或海铁联运等多种模式,将货物发往世界各地。

6月以来,无锡西站发送中欧班列400余标箱、海铁联运班列7000余标箱,眼下正是忙碌的时段。

杨恒在作业中

听取了工作安排,汇总了调车作业计划,杨恒和2名连接员组成的班组拿到了当天的任务;一共8钩(铁路货运货物单位专业名词)、64节车厢需要完成作业,任务不轻。

8点45分,接到货运机车正常作业的讯息,杨恒去往无锡西站到发场“接车”。与此同时,两名连接员在无锡西站专用线轨道沿线“巡检”:查看轨道场地、货物堆栈及其他情况,确保货运机车能牵引着货物车厢安全进场并停到合适的货物装卸位置上。

一切准备就绪,10点出头,载着44节车厢的货车从4公里外的到发场平稳开来,进入专用线后缓缓停靠在Z1专道上,长长的货车盖住了整个的铁轨。而杨恒则扒着机车头,一路观察情况。

这一列货车,有空载的车厢,也有装着货物的,有货的会卸载下来,空载的则要上货。

杨恒在作业中

车辆停下后,杨恒先是将机车和货物车厢解体,然后从车尾到车头再检查一遍,1公里多的铁轨沿线,他一边走一遍弯腰看,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么走来走去,他一天至少要走2万步。实际上,一个班组三个人,大家都是如此。

根据安排,这一列货车将运载无锡产的汽车和洗衣机,先从无锡西站(第二通道)转运到无锡北站(第一通道),再前往上海的芦潮港站,在那里转到货轮上,然后驶向国外的客户。

由于无锡站属于“中转”,去往下一站需要数个小时,而下一站发货的货轮出发时间是固定的,所以这边必须要赶着时间,把货物及时、安全地送到码头。因此,很多时候,相关的调车工作必须顶着高温,在白天完成。

近期,无锡持续高温,所以实际上,从一早上班开始,杨恒和两名同事的衣服就是湿了干,干了湿。但根据作业规范及工作需要,他们还需要全副武装:从头到脚包裹严实的作业服上挂着对讲机、记录仪以及饮用水,加起来有10斤重,还要戴着厚实的棉手套。

“不能穿半截衣服,露腿露胳膊,也不能穿露脚趾的拖鞋,防止被车厢及货物的棱角划伤,戴手套是也是如此,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被高温炙烤的车厢烫到!”作业区铺设的是水泥路面,太阳照射下,明晃晃得让人睁不开眼,烤得人有些发慌。

但杨恒他们已经习惯了。曾经,为防止调车作业的师傅们中暑,车站曾尝试过提供“冰衣”,但发现这么一冷一热,人容易感冒,就放弃了。取而代之,努力做好“服务”:备好盐汽水、冰水、绿豆汤、排骨汤,防暑补水同时提高营养,然后把货运室的空调“备足”,让大家尽量“见缝插针”地在里面休息。

“因为作业要求以及现场情况,也想过其他办法,确实目前能采取的就是这些办法,不断提醒有不适就赶紧歇下来。”

无锡西站副站长周宏说,由于货物是不断被运送到西站,所以他们专用线作为“后场”,大家并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一趟趟的货物来就一趟趟地忙活,及时保证货物装卸到位,然后等着“前店”货运部门拉走。

解体、编组、取送、摘挂……等这些流程完成,11点,身材魁梧的杨恒跳上机车,依然扒在车身上,跟随一起退出专用线,回到到发场。在那里,他将带着下一列货车,再回到这里。来来回回之间,一趟趟货物从无锡西站出发,奔向更远的地方,顺利到达国外消费者的手中。

据悉,暑运以来,无锡西站调车人员面对高温酷暑和车流集中到达的双重考验,调车人员每班平均作业时间达10小时、班均完成调车作业30余钩、调动机车车辆200余辆,人均步数近2万步,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