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雨后野生毒蘑菇疯长 无锡人民医院48小时收治5例中毒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7 20:22:00

连续几场大雨过后,草地、路边、小区角落野生蘑菇纷纷探出头来,这本是自然的生机却隐藏着致命危机。短短48小时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连收治了5例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经及时救治,目前患者均病情稳定。


“去年吃了没事今年头晕腹泻?”

来自硕放的王大爷(化名)躺在病床上,看着身边仍在治疗中的老伴和儿子,懊悔万分。就在不久前,他在路边草坪发现几朵“白白嫩嫩”的蘑菇。“去年也采过两三朵,吃了没事,味道不错!”抱着这样的想法,他采了八九朵,回家炒成一盘。

王大爷的儿子看见后,本来有些疑虑,但听说以前吃过都没问题,也就放下了心。老两口和儿子一起吃了这盘“山珍”,儿媳和孙子孙女未食用。2小时后,吃了蘑菇的3人相继出现头晕、腹痛和腹泻症状,而没吃的人一点事儿都没有。一家人意识到问题所在,火速赶往医院急诊就诊。


医院快速锁定毒源“大青褶伞”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郑蕾接诊后,发现3人同时发病且症状相似,判断为群体性食物中毒。抢救刻不容缓,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洗胃和导泻,争分夺秒清除体内残留毒素。同时,医生详细询问蘑菇形态特征,并结合网络图片辅助患者辨认,随即将相关信息及照片发送给云南毒蘑菇鉴定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很快,专家反馈确认了医生的初步判断:致病毒菇正是雨后常见的剧毒蘑菇——大青褶伞。明确诊断后,急诊团队在初步控制住胃肠道症状的同时,丝毫不敢松懈,立即启动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给予积极的补液、保肝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治疗,高度警惕“假愈期”后可能出现的危重状况。

大青褶伞,是无锡地区常见的野生有毒菇类,外形与常吃的白蘑菇类似,雨后在城乡的草地、路边、公园、荒地极易生长。因其贴近人类活动区域,是本地主要的毒菇致病原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误食而导致中毒。

大青褶伞内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4种毒素,中毒后有极具欺骗性的“假愈期”。患者初期剧烈的腹痛腹泻之后,症状可能在24-36小时内显著减轻,容易被误认为平安无事了。但是此时,毒素正在持续攻击肝脏等脏器,若疏于防范,可能导致迟发性、更危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需入ICU抢救,因此得名“ICU菇”。


患者带回蘑菇样本确认“真凶”

就在王大爷一家接受救治的次日,60岁的张奶奶(化名)同样因剧烈腹痛、腹泻被120紧急送入急诊抢救室。询问病史得知,她也食用了在路边采摘的白色野蘑菇。幸运的是,张奶奶的家属返回采菇地点后,找到了蘑菇样本并带回医院。医生结合样本形态和家属描述,确认又是大青褶伞“惹的祸”。急诊团队迅速参照规范流程展开救治,张奶奶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无锡市医学会中毒学分会主委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构建完善的中毒救治体系。为提升精准诊疗能力,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可对鹅膏菌属、大青褶伞等特定剧毒蘑菇进行毒素送样检测,为快速锁定毒素类型、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误食毒蘑菇“三步走”

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郑蕾表示,部分野蘑菇中毒者抱着“去年吃过没事”“我认识这种蘑菇”的侥幸心理。但是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自然界有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辨识难度极高。一次误判,就可能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最有效的防护,是杜绝采食行为。

若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请妥善封存残余蘑菇或拍摄清晰新鲜蘑菇照片,务必包含菌盖、菌褶、菌柄基部以及菌环特征。立即前往就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急诊。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可能处于“假愈期”,绝不可掉以轻心。及时将保留的蘑菇样本或照片交给医生,准确告知食用蘑菇大致时间、食用量等关键信息,协助快速判断蘑菇种类及救治方案制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