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系列新闻发布第二场:改革破障、开放聚能,无锡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3 16:55:00

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方案至8.0版,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由“十四五”初的92.14万户增长至目前的117.08万户;打造“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超7200家外资企业聚集,2024年人均利用外资达459美元,外资密度全省第一;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自2021年晋级“外贸千亿之城”后,连续三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在千亿美元以上规模……

9月12日,无锡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数据局和惠山区、新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主题,介绍了无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体制机制保障的实践成果与具体举措,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持续深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五成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六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近七成税收、八成左右的城镇就业和科技创新成果、九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证,彰显无锡民营经济“硬核分量”。

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中,跳动着无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环境、创新生态的改革节奏。近年来,无锡深入实施“民营经济21条”,围绕企业自立自强、转型升级、公平竞争等方面,构建起“1+6”政策体系,赋能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建立健全常态化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强化预留采购份额措施,实现引活水、增动能。

“持续提振民企发展信心,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无锡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曹文彬介绍,无锡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品牌。今年上半年,无锡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187.86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67.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8%。

改革发展步履不停,落地在实践中亮点纷呈。数据开放水平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全国前十;开放数据4.96亿条,入选省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二;江苏省数据交易所数据流通交易区域运营中心(无锡)入驻数商超过400家;完成全省首例企业数据资产作价出资入股登记,探索从资源、资产到资本的价值跨越……一系列成果,尽显无锡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示范作用。

无锡市数据局副局长颜春水介绍,依托“码头经济”的历史基因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无锡首创“1+8+X”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模式,推动数据要素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中国数码头”。今年1—6月,无锡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20.2%,数据要素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稳步上升。

扩大开放之门,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改革是前进之道,开放是破题之钥。作为开放大市,无锡以制度型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对全球要素的集聚流动力、配置增值力和辐射带动力。

首创性改革“闯”新路,引领性试点出新招。“无锡在全省首个实现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全域落地,成为研发用物品进口享惠批次最多的地区;率先在省内开展全市域QFLP试点,落地项目数量、规模均居全省首位;率先在全省‘系统集成’推出《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十项措施》,为外籍人士来锡投资经商创造更好环境。”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季安娜介绍。

这些创新服务、试点探索成为无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也为无锡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坚实支撑。如今,无锡已集聚了超过7200家的外资企业,四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近250个项目;今年前8个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5353.4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视野更需向内聚焦。作为无锡对外开放的关键窗口,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致力于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无锡高新区开放平台能级跃升,开放生态日益完善。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高新区综保区成功实现扩容升级。“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我们创新性地发展了新型离岸贸易的‘新吴样本’,在制度型开放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华艳红称。

区域协调联动,打造城乡融合新格局

“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无锡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联动,实现了人口、产业、资源和生态的系统性升级,高质量推进了新型城镇化,使城市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城乡更融合。

城市更新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半场”的主战场。从“设计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无锡深度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更新路径。“今年我市出台《无锡市城市更新办法》《无锡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导则、技术指引陆续发布,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先光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无锡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已解决18.5万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难题;到2024年底老旧小区改造3700万平方米,约39万户居民受益,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更深植于最末梢的村镇、街道,那里有着基层改革的生动样本。近年来,惠山区洛社镇发展动能持续进阶,2024年位列全国百强镇第35位、成功跻身省级经济发达镇。惠山这片活力热土的蜕变,秘诀之一在于走在前列的功能区改革。

近年来,惠山区深化“3+1”功能区建设,推动各功能区从物理整合转向化学融合,进一步提高惠山全域整体规划协同、空间协同、功能协同、产业协同水平。惠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郑天羽表示,惠山将加快推进“功能区+镇街”“管委会+公司”的改革步伐,有效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