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涉科技型企业与人才的劳动争议怎么破?无锡法院这么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1 18:39:00

人才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涉及科技型企业人才的劳动争议案件(下称:涉科才企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增长态势,那么,如何保护人才权益,并同时让科技型企业不因为此类纠纷而陷入发展困境,备受关注。

发布会现场

2022年,无锡市法院联合无锡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等四部门于2022年推出了涉科技型企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机制,成为无锡地区司法保障人才企业发展的响亮司法品牌。那么,这一机制运行效果如何?如何在保障人才和企业各自权益的同时,更好化解矛盾,实现多方共赢?无锡市中院11月11日召开涉科技型企业劳动争议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涉科才企劳动争议

化解过程注重“平衡保护”

据通报,2024年以来,无锡法院联合仲裁委以科技型企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模式高效处置了涉科才企劳动争议案件共计460余件。

通报称,近几年,无锡地区涉科才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纠纷类型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的趋势,无锡法院处置的纠纷中涉及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岗位调整、股权激励、竞业限制履行等各方面内容,涵盖生物制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多个产业领域。

同时,呈现出一系列特点:涉诉人才作为劳动者,岗位更为核心关键,包括公司CEO、研发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运营总监等,以及传统劳动关系中难以被定义的岗位,如用人单位的“首席科学家”;涉诉人才作为劳动者的话语权增强,他们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和保持技术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解纷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才、企双方利益的平衡保护;诉讼请求更加复合新颖,处理过程中案情更为复杂,导致相关纠纷集中涌入法院。

涉科才企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十分复杂专业,而且影响面较大。一个科研团队的出走,可能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科研人员如果违反相关合同义务,也可能面临高额的违约金。无锡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多元化的理念,贯穿调裁审一体化的过程,包括开展专业化的调解,逐步统一裁审法律适用标准,探索在科技型企业聚集区建立巡回仲裁、巡回审判点,既方便当事人参与仲裁或诉讼活动,又发挥案例的示范教育作用。此外,探索建立涉科才企劳动争议“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机制,推动劳动争议处理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纠纷网上处理、快速化解。

三举措化解争议

法院对才、企都有“建议”

据介绍,在涉科才企劳动争议案件中,竞业限制纠纷占比较大。为防范、减少竞业限制纠纷,无锡法院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举措:理念先行,以平衡保护促进才、企共赢;制度跟进,以专业调查化解才、企矛盾;行动保障,以源头预防稳定才、企关系。

那么,对于人才和企业来说,又该如何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呢?针对用人单位,无锡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庭相关负责人给出三方面建议:应该优化管理,在人事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留人能力;要细化约定,明确权利义务,在保密措施上下功夫,将“防火墙”“防盗网”做密、做实,在涉及职务发明创造时明确归属;精化去向,做到及时止损,包括对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离职劳动者离职,进行项目化管理,要求离职劳动者每月或者每季度提供新就业单位名称、经营范围、联系方式等内容,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救济手段。

针对作为劳动者的高端人才,负责人建议在找工作时谨慎选择发展平台,尽可能选择与自身业务技能、研究方向相匹配,能够为职业提供长期发展的企业或单位。同时,需关注用人单位对于科研或工作成果是否有合理、透明的考核机制和明确的成果分配机制,如股权激励或项目奖金等。同时,对于符合政府招引政策的人才,也需要事先与企业明确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和政策兑现经验,并可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而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且公司履行了支付补偿金义务后,必须严格遵守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否则将面临承担违约赔偿的法律风险,而且一旦留有这样的不良记录,在面对入职下一家企业的“背调”(背景调查)时也相当不利,因此要多位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后续发展考虑,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如单位存在违法解除或违法用工的情形,及时寻求仲裁及司法机关救济。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企双方应当都要讲究诚信。”相关负责人称,无锡法院将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城市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法治动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