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24岁女生出现噎食、打嗝等症状后确诊胃癌,医生表示等到有症状或许已经晚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3 18:16:00

21日,24岁的视频博主嘻嘻徐宝发布视频讲述自己确诊胃癌的经历。她自述确诊前的症状表现有吃饭容易噎着、会不停地打嗝,肚子很鼓,感觉有很多气体,很容易饱,饭量也变小等。俗话说“十人九胃”,很多人都有过胃痛、胃胀、打嗝、嗳气等不适,但这些看似危害不大的症状,竟然都是胃癌的报警信号?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吴万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胃癌的癌前病变很隐蔽,早期胃癌也可能无明显症状,生活中应提高对胃部健康的重视程度,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体检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胃部的异常情况。

网络截图

胃癌早期可无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在不停地损伤修复过程当中会出现一定的病变,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健康饮食,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速胃黏膜的萎缩,甚至在肠化、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出现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腺瘤样息肉等,这些情况下一步再发展的话,就会出现早期癌变。“有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反酸、呕吐等,这些都是不典型症状,也有很多时候它会‘悄无声息’地进展,直至中晚期才被发现。”吴万桂说。

胃癌的早期症状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容易让人混淆和忽视。“对于已经有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结合症状表现进行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准确诊断并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吴万桂坦言,胃由正常黏膜细胞转变为癌肿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进程,即便只是胃炎、胃溃疡,也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治疗,从生活方式开始干预保护胃部健康,避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在饮食习惯方面,首先要减少腌制品的摄入,高盐食品会导致胃粘膜屏障的慢性损伤,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烧烤、加工肉制品等都是含有致癌原或已经是致癌物。建议三餐需规律进食,每天适当进食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少吃辛辣易刺激食道胃黏膜的食物。”吴万桂表示,在作息习惯方面也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不熬夜,保持适量体力活动、控制体重,都对胃部健康有益。

发现幽门螺杆菌应尽早根除

此前,吴万桂主任还接诊过一位22岁的胃癌患者,因为上腹疼痛3天到医院就诊,胃镜活检确诊了胃癌。“这个小伙子没有基础疾病,也没有家族史,唯一相关联的病因就是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吴万桂回忆,当时患者初检考虑胃溃疡,但病理结果显示存在异型增生细胞,一个月后再次复查,最终确诊肠型胃癌。因为早发现早治疗,在后续回访中得知,该病人没有出现癌细胞转移,也没有放化疗,健康状况良好。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口口传播、胃口传播、粪口传播。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内镜下就可以看到胃黏膜发生了炎性改变。“一般我们会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将胃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之中,以便在出现症状之前,提前发现胃内微妙的变化,早期防治。但对于有家族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者、有消化道症状者等,胃镜检查的时间要大大提前,复查间隔时间也要遵医嘱缩短。”吴万桂说。

专家表示,幽门螺杆菌经过口到达胃黏膜后定居感染,数周或数月后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导致胃癌的最常见危险因素。

“降低胃癌发生风险,首先就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吴万桂提醒,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老年患者,应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处理,有些无需处理,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但已经有消化道溃疡等相关症状,则需要进行规范根除治疗,不建议擅自用药或中途停药,以防增加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对于幽门螺杆菌的预防,一定要定期消毒餐具,在外尽量使用公勺公筷,饭前便后及时洗手,注意口腔卫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