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十年后肠癌“卷土重来”!七旬老人结肠多发肿瘤,南通六院“精准拆弹”助其康复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30 20:04:00

十年前,74岁的李奶奶(化名)因罹患恶性肿瘤切除了右半结肠,术后进行抗肿瘤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五年后,老人自觉身体无恙,便逐渐放松了警惕,疏于复查,没想到病魔竟卷土重来。

少见:结肠多发恶性肿瘤

一个多月前,李奶奶突然出现大便频次增多,每日多达10余次,便前时常感觉左下腹阵阵绞痛。“十年前,我们在六院做的手术,后续在肿瘤科进一步治疗。也是我们大意,以为没事儿了,就没有按照医生说的定期复查。”发觉异常后,家属立刻带着李奶奶来到南通六院,体格检查发现老人左下腹有枚肿块。

完善相关检查,老人的癌胚抗原179ng/ml(正常值:<5ng/ml),肠镜下可见距离肛门10厘米有一处隆起占位性病变(活检病理结果为腺癌),因管腔狭窄无法进镜,退镜。全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乙状结肠肿瘤。

针对结肠多发肿瘤复发,根治性手术是当前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式。医生与家属深入沟通,家属表达了积极手术的意愿。经综合评估后李奶奶由肿瘤科转入普外二科接受限期手术治疗。

针对老人复杂病情,普外二科主任孙梓程团队进行了严密的术前讨论——“老人患有糖尿病,术前需积极调控血糖,避免手术应激状态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既往手术区域可能存在广泛粘连,解剖层次紊乱,加大手术难度”“术中若发现新的肿瘤,不排除扩大切除范围的可能”……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手术团队为老人实施了直肠癌根治术(Hartmann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降结肠病损切除术+结肠造口术+肝病损切除术。

术后老人转入ICU密切观察,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李奶奶恢复良好,已顺利康复出院。

“像李奶奶这样一次发现三处恶性肿瘤的情况相对少见,最大的一处位于乙状结肠,大小约为7*8cm,已外侵出浆膜,她的经历也给所有肿瘤康复患者敲响了警钟。”孙梓程主任表示,“五年生存率”即恶性肿瘤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这是临床上衡量肿瘤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患者在完成治疗后的5年内无复发迹象,则表明预后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肿瘤不会复发或转移。

肿瘤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定期随访复查至关重要,一旦松懈,就有可能给肿瘤“再次偷袭”的机会。

警惕这些信号:可能是肠道在求救

排便习惯改变:如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里急后重(便意频繁却拉不出)。

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带血、黏液脓血便。

肠梗阻症状:如持续或阵发性的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

“胃肠镜是筛查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孙梓程主任建议,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都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无异常,可此后每3-5年复查一次。特别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长期排便不规律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筛查潜在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通讯员 严炜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