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女子卧床两周踩中血栓“雷区”,介入微创手术化险为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2 16:36:00

“真没想到,摔了一跤在家躺了两周,差点躺没了命!”近日,57岁的王阿姨(化名)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康复出院时,仍心有余悸。原来,她因外伤卧床两周后,左腿突然肿得厉害,原来竟是下肢静脉血栓还引发了肺栓塞,好在经过介入与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及时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外伤卧床两周,竟牵出多重健康危机

两周前,王阿姨不小心受了外伤,之后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休养。3天前,她发现左小腿越来越肿,虽然没有明显胸闷气喘胸痛的症状,但肿胀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家人赶紧陪她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就诊。

通过彩超检查,并结合王阿姨的情况,初步诊断她为左下肢血栓。彩超提示为左下肢全程的血栓,故而急诊收治入院并进一步完善肺动脉和下腔静脉CTA检查后,又发现了两个更危险的问题:一是王阿姨右肺下叶的部分肺动脉分支被血栓堵住了,也就是肺栓塞;二是她左侧髂总静脉存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情况。

原来,王阿姨虽然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只是有高血压,但这次外伤后长期卧床,让血液流动变慢;加上外伤本身会让血液处于容易凝固的“高凝状态”,再叠加髂静脉狭窄的问题,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引发了血栓。

分步精准治疗,让肿胀左腿“重获新生”

面对王阿姨的复杂病情,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考虑到她的肺栓塞只是部分分支受影响,暂时不需要手术或溶栓治疗,先通过药物进行抗凝,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由于王阿姨没有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但她左下肢的血栓量很大,腿肿得严重,还存在髂静脉狭窄,必须通过手术解决。为了防止下肢血栓再脱落,加重肺栓塞风险,介入与血管外科计佳杰主治医师当天急诊为她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计佳杰主治医师介绍,这相当于在血管里放了一个“防护网”,能拦住可能脱落的血栓,保护肺部安全。

由于王阿姨之前做CTA和滤器置入时都用了造影剂,短时间内大量使用会增加肾脏负担。于是,在滤器置入后的第三天,计佳杰主治医师、柏志斌副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了下肢静脉取栓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手术,取除血栓同时彻底解决了静脉狭窄的问题,避免以后再长血栓。

术后第一天,王阿姨惊喜地发现,肿了好几天的左腿明显消下去了;术后十天,复查下肢静脉造影显示,左下肢已经没有血栓,并顺利取出了之前置入的下腔静脉滤器,并清理了滤器上拦截的少量血栓。经过后续治疗,王阿姨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血栓偏爱“不动的人”,这些信号要警惕

专家介绍,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高凝、血液流动缓慢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像王阿姨这样,外伤导致血液高凝,长期卧床和静脉狭窄让血液流速变慢,正好踩中了血栓的“雷区”。

生活中还有很多容易引发血栓的情况,如长时间卧床养病、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时一直坐着不动,这些都会让血液在下肢“淤积”,增加血栓风险。专家提醒,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适时活动,还可以多做像踩缝纫机动作这样的踝泵运动,通过活动脚踝,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

如何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信号呢?计佳杰主治医师介绍,最常见的就是下肢水肿,而且大多是单侧腿肿,部分人还会感觉小腿疼。如果情况严重,可能会出现腿发凉、皮肤发紫、肿胀疼痛加剧,这可能是“股青肿”的表现,必须立即就医,不然轻则可能保不住腿,重则会危及生命。更危险的是,下肢静脉血栓还可能“跑”到肺部引发肺栓塞,轻者会胸闷、喘气费劲,严重可能会猝死。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有单侧下肢水肿的情况,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检查。早期的血栓通过药物治疗就能控制,严重的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解决,就诊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

计佳杰主治医师介绍,王阿姨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介入微创手术,后期可能会出现血栓后综合征,以后腿会反复水肿,皮肤颜色变深,甚至出现难以愈合的静脉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般小腿的血栓、浅静脉血栓,主要靠药物治疗;累及大腿及以上的血栓,常需要微创手术干预,具体要让专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通讯员 刘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