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阿尔茨海默病日|当疾病悄然“宣战”,他们不仅仅是记忆被偷走......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9 16:12:00

这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当大脑中神经细胞的逐渐受损和死亡,尤其影响海马体、大脑皮质等负责记忆、认知和情感的区域,最终会导致患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它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相关专家提醒,实际上在进入症状严重的临床期前,阿尔茨海默病曾给过你10~20年的机会。尽早进行筛查并通过多维度干预,有望延缓病程进展。 

“这个病偷走了我最亲近的人!”

患病后大脑里流逝的不仅有记忆,还有情绪

“我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回忆起三个月前老伴确诊的经历,今年70岁的凌阿姨看向记者的眼睛中仍泛起些许泪花。“有那么一两年了,我也以为就是他年纪大了脾气变差,没往心里去。”退休后,凌阿姨照顾比自己大5岁的老伴老贺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么多年朝夕相处,有时候凌阿姨总忍不住埋怨:“你怎么越来越倔,越来越说不通呢?”不仅如此,老贺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冷”“凶”。“以前他可爱下楼跟人下棋、凑桌麻将了,现在喊他都喊不动。不愿出门、不爱说话,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而更令凌阿姨感到老贺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是,自己只是下楼买菜和杂货店老板说上两句话,就频频被怀疑“出轨”。

反常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让凌阿姨愈发感到“不对劲”。“跟他讲什么事,他转头就忘。明明以前随手就做的事,现在老是丢三落四。”面对相濡以沫五十来年的老伴,凌阿姨常念叨着:“老贺啊,你这记性是怎么了?”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老伴偶尔在小区里转悠,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

“起初孩子们以为是心理问题,看了心理科。医生让我们直接来神经内科查查。”这不查不知道,多项检查确诊老贺已经是阿尔茨海默病中期。“得了这个病,就像是把我最亲近的人偷走了一样。现如今,只能尽最大可能陪着他。”

生物学检测助力干预窗口前移

一管血在超早期追踪“脑海的退潮”

凌阿姨的故事只是全球千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缩影。在神经内科诊室内,这样的遗憾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痴呆症患者,其中六成至七成属于阿尔茨海默病。今年七月,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指出,预计2050年或之前,全球痴呆症人数或较2019年增加近两倍,达到1.53亿人。显然,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尤其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中国,形势更为严峻。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清,很多人在患病之初并没有明显症状,当患者出现典型症状时,大部分神经元已出现损伤,由于神经元不能再生,患者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有没有办法更早地捕捉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信号,一直以来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界探索的重要方向。

“其实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会经历一个‘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而再往前还有一个没有任何症状的‘临床前期’。这正是我们开展早期检测、争取干预窗口的关键时期。”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蔚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自己总觉得记忆力有所下降,比如明明感觉近期记忆不如从前,去医院做常规认知量表筛查(如MMSE、MoCA等)结果却显示正常,这种情况被称为“主观认知下降”。它虽未被客观量表捕获,却可能是非常早期的警示,值得进一步深入评估。

“目前,我们的关注重点已经前移至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专家指出,研究证实,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是大脑中淀粉样蛋白-β(Aβ)这种“毒性蛋白”的异常沉积。该蛋白的沉积往往早于认知下降等临床症状的出现,是阿尔茨海默病连续疾病谱中最早期的病理改变之一。

与健康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神经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及含有Aβ、pTau的EVs数量显著降低。“这意味着,仅通过抽取一管血,检测血液中这几项标志物的变化,就有望在超早期阶段辅助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王蔚解释道。

收藏这份“护脑指南”

守护你的“人体司令官”

令人遗憾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王蔚介绍,既往的药物治疗主要依赖胆碱酯酶抑制剂或缓解神经毒性的药物,但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如今,借助脑脊液检测、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分析以及更先进的Aβ-PET影像等技术,我们得以更早地识别疾病踪迹,并积极探索在早期阶段实施Aβ靶向清除治疗(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等),以延缓病情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守护大脑这一“人体司令官”还需依靠非药物干预,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被证实可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并对延缓疾病进展具有积极意义。王蔚也分享了一些实用“干货”。

在饮食上,专家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及水果,同时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食物;每周应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力量训练,不仅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还能帮大脑保持年轻状态。与此同时,大脑也得经常“充电”。积极参与认知活动,如学习新技能、进行益智游戏和深度思考,有助于刺激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保持积极的社交生活能够减轻孤独感,维持大脑活跃状态。此外,还需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以降低脑血管损伤风险。

“现如今睡眠障碍的人很多,其实睡不好觉也会变傻。”王蔚特别提醒,充足的优质睡眠就像是大脑的“清理工”。“晚上休息好了,大脑才能有效排除代谢废物,第二天更加轻松清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视频 吕彦霖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