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盐摄入全球前列,你“盐值”超标了吗?专家5步教你科学减盐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9 21:47:00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7个中国减盐周,“减盐”这一话题再度受到广泛关注。专家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个啤酒瓶盖铺满的分量)。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盐值”远远超标。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科、高血压研究所主任医师刘鸣指出,每减少1克盐的摄入,大约可使血压降低2毫米汞柱,控制盐的摄入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高盐饮食危害多
从高血压到心脑血管风险
盐作为“百味之首”是烹饪所需调味品,但过量摄入会带来多重健康隐患。刘鸣主任介绍,高盐饮食最直接的危害便是血压升高,《黄帝内经》中“咸者,脉弦也”的记载,就精准描述了高盐摄入后血管硬化的现象,这也是有文字记录以来关于血压或动脉压力升高的最早描述。
从机制来看,高盐饮食导致血压升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高盐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人体启动稀释机制储存水分形成“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引起高血压;二是过量盐分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减退、阻力增加,加剧血压升高;三是过多钠离子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这两大系统如同“血压增压泵”,直接导致血压上升。
除高血压外,高盐饮食还会带来更多健康风险:一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几率;二是加重肾脏负担,长期可致肾功能受损,加重慢性肾病进展;三是破坏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减少有益菌数量,促进炎症反应与免疫紊乱,间接危害健康。
2019年《柳叶刀》杂志一项覆盖全球195个国家的研究显示,中国是高钠饮食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因高钠饮食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另有研究表明,通过替代盐干预,约5年可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14%、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3%、全因死亡率12%。
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盐摄入的建议标准一致,即每人每天不超过 5 克;但目前我国居民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约为10克,已远超推荐值。刘鸣主任提到,每减少1克盐的摄入,大约可使血压降低2毫米汞柱。“对公众而言,限盐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选择。”
控盐关乎健康
专家教你五步科学减盐
如何科学减盐?刘鸣主任结合日常烹饪与饮食习惯,给出五步建议:
1. 量化用盐:建议家中常备市场上的专用限盐勺(一勺标准剂量为5克),借助精准刻度控制每日食盐总摄入量,从源头减少盐的摄入。
2. 善用调味品:可尝试用葱、姜、蒜、醋、柠檬汁等调味品改善食物口味;健康人群优先选择低钠盐,其相比普通食盐,钠含量更低、钾含量更高,能在满足调味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减少钠摄入。需注意,肾功能不全、正在服用特定降压药等需限制钾摄入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食盐种类。
3. 警惕隐形盐:生活中多种食物含有“隐形盐”,比如儿童常吃的薯片、番茄酱,年轻人喜爱的外卖、火锅、烧烤,以及老年人常吃的榨菜、咸鸭蛋、咸肉、咸鱼等腌制食品,均含有较高盐分。
4. 学会看标签:购买食品时,需留意配料表中的钠含量,钠含量越低,食品中的盐分通常就越少。若某食品的钠含量超过30%NRV(营养素参考值),就属于高盐食品,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5. 逐步减盐:人的味觉需要适应过程,若一开始大幅减盐,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因此建议循序渐进减少用盐量,长期坚持便能习惯较淡的口味。
针对无法自行做饭的上班族,刘鸣主任建议在外用餐时将食物用水涮后再食用,既能去除表面油脂,也能减少部分咸味,“虽然不是最佳选择,但对工作繁忙者而言比较实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视频 万惠娟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