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消融肥厚心肌!新技术让跑步险猝死患者重获新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4 13:15:00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又一次实现了技术的新突破——该团队成功实施一例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心肌射频消融术(即Liwen术式),通过一根针,“不开胸消除梗阻”,为一名在跑步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解除了“肥心病”的猝死危机。
“心脏太胖”险致跑步爱好者殒命
41岁的李先生(化名)是一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20年因心悸确诊后因无明显不适未规范治疗。热爱运动的他坚持每日跑步10公里,却在9月中旬于玄武湖跑湖时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路人紧急呼叫120将其送至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
医护人员持续实施半个多小时心肺复苏,先后使用8次肾上腺素、5次电除颤,终于恢复患者窦性心律。然而,长时间呼吸心跳暂停导致其脑、肺、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相继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心源性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
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半个月综合治疗,包括循环支持、抗凝、神经保护及感染控制等,李先生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但引发此次危机的“元凶”——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仍如一枚“不定时炸弹”威胁生命。
“这种病会造成左室心腔狭小,致使血液流动受到梗阻,就像水泵的出口被堵住了一样,心脏无法有效供血给全身使用。”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介绍,容易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甚至随时可能猝死。
一根针为心脏“精准减肥”
经多学科专家讨论,认为患者需积极手术治疗,但传统开胸术式创伤大,且患者刚经历心肺复苏,存在循环维持困难、麻醉高风险及术后监护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团队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心肌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
10月2日,在患者及家属支持下,曹海龙教授及许铭副主任医师、靖胜杰主治医师联合超声医学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实施手术。术中,专家团队通过超声实时引导,将直径约2毫米的射频消融针经皮肤、肋间精准穿刺至肥厚心肌部位——既要避开血管,又需精确控制进针角度,最大限度保护心脏结构。射频针释放的热能逐步消融增厚心肌,阻断梗阻关键区域血流,最终使肥厚心肌坏死,这一过程如同将过度膨大的“葡萄”脱水成“葡萄干”。历时1.5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心脏"减负"效果显著:左室流出道压差迅速下降,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次日转至普通病房,经10天严密监护,各项指标平稳,最终康复出院。
靖胜杰主治医师介绍,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开启了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新时代。术中,通过仅有一个针眼大小的创面,顺利给过胖的心脏做“减肥手术”。这一术式以其微创、精准、全程可视化的特点,在避免传统开胸手术巨大创伤的同时,实现对肥厚心肌的精准消融,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
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团队为患者查房 摄影张鑫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运动人群的“隐形杀手”
专家提醒,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青年群体运动猝死的重要诱因。若父母有一方罹患“肥心病”,那么子女也将有很高的概率会遗传。
专家表示,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乏、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有“肥心病”家族史的人群,从青少年期就要定期做心脏超声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并进行适当干预。
通讯员 蔡逸秋 崔玉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